[发明专利]系统的联合仿真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13686.X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32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朱艺颖;刘翀;李跃婷;杨立敏;郭强;王薇薇;张晓丽;刘琳;刘浩芳;吴娅妮;雷霄;庞广恒;王晶芳;魏明洋;刘广业;王峰渊;陈晓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科梁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晨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60 | 代理人: | 成丽杰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系统 联合 仿真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可读 存储 介质 | ||
1.一种系统的联合仿真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将待仿真的系统进行解耦,生成解耦后的至少两套子系统以及至少两个解耦模块;所述两套子系统分别为第一子系统和第二子系统,所述至少两个解耦模块分别为所述第一子系统对应的第一解耦模块和所述第二子系统对应的第二解耦模块;所述第一解耦模块用于所述第一子系统运行在所述第一仿真平台中时,对所述第一子系统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使得所述第一子系统稳定;所述第二解耦模块用于所述第二子系统运行在所述第二仿真平台中时,对所述第二子系统接收的数据进行处理,使得所述第二子系统稳定;
获取所述至少两套子系统分别对应的至少两套仿真平台;所述至少两套仿真平台分别为第一仿真平台和第二仿真平台;
将所述至少两套仿真平台之间进行信号互联;
在所述第一仿真平台上运行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子系统和所述第一解耦模块,在所述第二仿真平台上运行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二子系统和所述第二解耦模块,以对所述待仿真的系统进行仿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所述第一仿真平台上运行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子系统和所述第一解耦模块,在所述第二仿真平台上运行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二子系统和所述第二解耦模块,以对所述待仿真的系统进行仿真的步骤之前,所述方法还包括:
对所述至少两套仿真平台的时钟进行同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待仿真的系统进行解耦,生成解耦后的至少两套子系统以及所述至少两套子系统对应至少两个解耦模块的步骤包括:
当所述待仿真的系统为电力系统时,解耦位置为输电线路,将所述电力系统的输电线路作为解耦点进行拆分,拆分后的两个部分作为电流注入二端口网络,分别作为解耦后的两套子系统;或
当所述待仿真的系统为电力系统时,解耦位置为电感,将所述电感作为解耦点进行均匀分割,均分后的电感分别归入解耦后的两套子系统,所述两套子系统采用受控电压源或者受控电流源等效对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所述至少两套仿真平台之间进行信号互联的步骤包括:
通过通信协议方式,将所述至少两套仿真平台之间的信号互联;或
通过物理IO方式,将所述至少两套仿真平台互联传输电压和电流信号。
将所述至少两套仿真平台的电压信号或者电流信号互联。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当通过通信协议方式互联时,所述至少两套仿真平台之间通过FPGA的光纤接口进行互联;
所述FPGA频率至少为200M。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所有至少两套仿真平台的时钟进行同步的步骤包括:
将所述至少两套仿真平台的时钟发生装置通过物理接线直接对接;或者
使所述第一仿真平台通过协议方式发送第一时钟信号,使得接收到所述时钟信号的第二仿真平台通过解析所述第一时钟信号,生成第二时钟信号。
7.一种系统的联合仿真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分离单元,用于将待仿真的系统进行解耦,生成解耦后的至少两套子系统以及所述至少两套子系统对应至少两个解耦模块;所述两套子系统分别为第一子系统和第二子系统,所述至少两个解耦模块分别为第一子系统对应的第一解耦模块和第二子系统对应的第二解耦模块;
获取单元,用于获取所述至少两套子系统分别对应的至少两套仿真平台;所述至少两套仿真平台分别为第一仿真平台和第二仿真平台;
互联单元,用于将所述至少两套仿真平台之间进行信号互联;
仿真单元,用于在所述第一仿真平台上运行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一子系统和所述第一解耦模块,在所述第二仿真平台上运行相互连接的所述第二子系统和所述第二解耦模块,以对所述待仿真的系统进行仿真。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元包括:
对所述至少两套仿真平台的时钟进行同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科梁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科梁信息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3686.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辆燃料电池功率控制方法及装置
- 下一篇:一种脑认知技能移植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