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AS法联动控制的放线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13873.8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88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蔡唐涛;欧阳效勇;喻胜刚;李松;侯润锋;金仓;苏洋;薛光雄;揣国新;伏亚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00 | 分类号: | E01D21/00 |
代理公司: | 西安吉盛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108 | 代理人: | 王伟超 |
地址: | 710065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as 联动 控制 放线 系统 | ||
1.一种AS法联动控制的放线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放线机(1);
牵引装置,所述牵引装置包括:
牵引卷扬机(3);
牵引索(8);
纺丝轮(7);
纺丝轮(7)固定在牵引索(8)上,纺丝轮(7)通过牵引索(8)与牵引卷扬机(3)传动连接;
控制模块;
平衡塔(2),所述平衡塔(2)包括:
塔架;
滑轮组;
重锤块(10);
位置监测装置(9),位置监测装置(9)具有标记件和监测机构,所述监测机构能确定自身位于所述标记件的相对位置;
所述滑轮组连接在所述塔架上,放线机(1)释放的钢丝经所述滑轮组和重锤块(10)与牵引卷扬机(3)连接,重锤块(10)悬吊于所述滑轮组下方,所述标记件固定在塔架上,所述监测机构固定在所述重锤块(10)上;
放线机(1)释放的钢丝经过平衡塔(2)后与纺丝轮(7)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分别与放线机(1)、牵引卷扬机(3)和位置监测装置(9)电信号连接,所述控制模块通过控制放线机和牵引卷扬机的放线速度调整监测机构与标记件的相对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AS法联动控制的放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机构为光学传感器,所述标记件为标记板,所述标记板上具有标高上线位(13)、标高中线位(131)和标高下线位(132),标高中线位(131)位于标高上线位(13)和标高下线位(132)之间,位置监测装置(9)的光学传感器与所述控制模块电信号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AS法联动控制的放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
位置检测模块,所述位置检测模块用于读取位置监测装置的数据;
放线机减速模块,所述放线机减速模块用于控制放线机减速;
牵引卷扬机减速模块,所述牵引卷扬机减速模块用于控制牵引卷扬机减速;
切换模块,所述切换模块用于光学传感器位于标高上线位和标高中线位之间时切换至牵引卷扬机减速模块,及光学传感器位于标高中线位和标高下线位之间时切换至放线机减速模块;
放线机减速模块与放线机(1)电信号连接,牵引卷扬机减速模块与牵引卷扬机(3)电信号连接,所述位置检测模块与位置监测装置(9)电信号连接,所述位置检测模块与所述切换模块电信号连接,所述切换模块与所述放线机减速模块和所述牵引卷扬机减速模块电信号连接。
4.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AS法联动控制的放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平衡塔(2)上还具有卡线器(14)和拉力传感器(12),拉力传感器(12)的本体固定在平衡塔(2)上,卡线器(14)的本体固定在拉力传感器(12)的工作端,所述卡线器(14)用于在更换工字轮时卡住钢丝。
5.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AS法联动控制的放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线器(14)和拉力传感器(12)之间还具有活动挂钩(15),拉力传感器(12)通过活动挂钩(15)与卡线器(14)连接。
6.如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AS法联动控制的放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模块还包括:
拉力检测模块,所述拉力检测模块用于监测拉力传感器的拉力数据;
牵引卷扬机锁死模块,所述牵引卷扬机锁死模块用于在拉力传感器具有拉力数据时,将牵引卷扬机锁死停机;
所述拉力检测模块与拉力传感器(12)电信号连接,所述牵引卷扬机锁死模块分别与拉力检测模块和牵引卷扬机(3)电信号连接。
7.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AS法联动控制的放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轮组由四个定滑轮和三个动滑轮组成。
8.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AS法联动控制的放线系统,其特征在于,放线机(1)释放的钢丝与纺丝轮(7)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交第二公路工程局有限公司;中交公路长大桥建设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387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机及其控制方法、装置、设备和电机系统
- 下一篇:高频谐振逆变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