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物料自动下料装置及炭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13916.2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475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胡耀明;汤历斌;陈会 | 申请(专利权)人: | 池州山立分子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G65/40 | 分类号: | B65G65/40;B65D88/64;C01B32/05;F27D3/10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南杰 |
地址: | 247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物料 自动 装置 炭化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物料自动下料装置。该物料自动下料装置包括下料管、控料阀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所述下料管包括进料端与出料端,所述下料管用于连接在储料装置与炭化炉之间以用于供储料装置内的物料进入炭化炉中,所述进料端用于与储料装置连通,所述出料端用于与炭化炉连通,所述下料管的侧壁贯穿有让位通道,所述控料阀机构能够活动穿设所述让位通道以封闭或者打开所述下料管,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控料阀机构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控料阀机构运动。该物料自动下料装置能够克服现有阀门下料容易堵塞、物料粉化严重的问题,不易造成物料堵塞,阀门在运动过程中也不会造成对物料的挤压导致物料粉碎的情况,可有效保护物料的原始形状和状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炭化成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物料自动下料装置及炭化系统。
背景技术
碳分子筛生产过程中的碳化成型工序,决定了碳分子筛的品质(单位质量碳分子筛制造氮气的能力)和物料得率。原料粉通过加水和粘结剂捏合,在挤条机中挤条成圆柱状颗粒物(简称生料),生料直径大约1.5mm,长度大约3~4mm,经过高温碳化炉的干燥、收缩,生料变成高强度的圆柱状颗粒物。生料含水率30~35%,强度低,受挤压容易变形局部粉化,甚至全部散开成粉末状。
碳化炉在碳化生料过程中伴随着水蒸气、VOC气体挥发,整个炉体密封,在炭化炉进料端有一个圆锥形储料装置,储料装置通过下料管连接到炉体,下料管上安装一个固定阀门,通过小调节阀门大小,控制下料速度,储料装置的物料有一定的高度,给碳化炉起到密封的作用,由于碳化炉对物料的处理量有上限,进料速度很慢,阀门开度很小(直径大约2cm),物料的流动性差,物料转运过程中产生的粉有一定的粘性,容易把阀门口堵住,造成下料停掉,整个下料管和阀门处于封闭状态,工人无法及时发现,工人清理阀门堵塞时,需要把储料装置中的物料清理掉一半,通过直管(如直径5mm钢筋)把阀门口捣通,捣通堵塞口过程中,会接触到储料装置中物料,被钢筋接触到的物料会松散成粉末,留下隐患,造成下次堵塞,恶性循环,工人24小时需要清理2~4次,最终造成物料的浪费和碳化炉工况的不稳定,引起碳分子筛的品质变化。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能够克服现有阀门下料容易堵塞、物料粉化严重的问题的物料自动下料装置及炭化系统。
一种物料自动下料装置,包括下料管、控料阀机构以及驱动机构,所述下料管包括进料端与出料端,所述下料管用于连接在储料装置与炭化炉之间以用于供储料装置内的物料进入炭化炉中,所述进料端用于与储料装置连通,所述出料端用于与炭化炉连通,所述下料管的侧壁贯穿有让位通道,所述控料阀机构能够活动穿设所述让位通道以封闭或者打开所述下料管,所述驱动机构与所述控料阀机构连接以用于驱动所述控料阀机构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料阀机构与所述下料管的轴线具有夹角,所述控料阀机构所在的平面与所述下料管的轴线的夹角为40°-60°,且所述控料阀机构朝向所述下料管内运动时的运动方向倾斜于炭化炉。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自动下料装置还包括锥形管,所述锥形管设置在所述下料管内,所述锥形管尺寸较大的一端与所述进料端齐平且与所述下料管的内壁紧密配合,所述锥形管尺寸较小的一端延伸至所述下料管内且不超过所述控料阀机构的活动平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锥形管尺寸较小的一端的端面与所述控料阀机构所在的平面平行,所述控料阀机构在运动时是沿着所述锥形管尺寸较小的端面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气缸以及连杆,所述气缸通过所述连杆与所述控料阀机构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还包括让位件,所述让位件具有用于供所述控料阀机构容纳的让位腔,所述让位件连接在所述下料管的外壁且所述让位腔与所述让位通道连通,所述连杆穿设所述让位件。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物料自动下料装置还包括支撑导轨,所述支撑导轨设置在所述下料管内,所述支撑导轨与所述控料阀机构平行设置,所述控料阀机构滑动连接在所述支撑导轨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池州山立分子筛有限公司,未经池州山立分子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391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沥青纤维原位开卷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鲜黄连片加工工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