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液混合的整车制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14047.5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388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3 |
发明(设计)人: | 袁永彬;张升;张高超;冯启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T13/74 | 分类号: | B60T13/74;B60T13/66;B60T13/12 |
代理公司: | 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7 | 代理人: | 朱顺利 |
地址: | 241009 安徽省芜***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合 整车 制动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液混合的整车制动系统,包括轮端制动模块、液压控制模块、第一电子控制模块和第二电子控制模块,轮端制动模块包括液压活塞、电机和用于将来自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驱动液压活塞或制动摩擦片前进的直线运动的减速传动机构,所述轮端制动模块设置4个,所述液压活塞为可移动设置且能够通过制动液压前进,所述轮端制动模块的电机受到所述第一电子控制模块和/或第二电子控制模块的控制。本发明应用于智能驾驶的整车制动系统,通过设置4组具有电机和液压控制的轮端控制模块,在液压控制系统或电机控制系统失效,无法自主产生制动力时,另一系统均可自主产生制动力,使车辆进行减速,提高驾驶安全性,满足智能驾驶的制动需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车辆制动系统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液混合的整车制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驾驶和主动安全制动技术的发展,无人驾驶技术成为当前的主流发展方向。无人驾驶需要在任何情况下系统均需要实现,在自动驾驶控制器的命令下进行减速停车。当前车辆的制动系统由助力器产生液压传递到卡钳中上产生制动力制动。在实现自动驾驶等主动驾驶功能时,若液压制动系统失效后(如动力源失效、液压管路泄露等),车辆将不能及时产生制动减速度来响应自动驾驶控制器的制动命令。带来无法制动的问题。
基于以上问题,针对现行的制动系统的改进方案,通过两个液压制动系统来完成(通常为eBooster和ESP两组相互备份),两组系统均为液压系统,存在同时失效的问题。为此可以通过当前车辆中的EPB(电子驻车制动系统)卡钳来进行辅助制动。但由于EPB卡钳仅作用在前轮或后轮,使整车减速度无法达到最大值,同时EPB卡钳存在空行程大和动作速度慢的问题,会造成整车减速度响应较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液混合的整车制动系统,目的是提高车辆驾驶安全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电液混合的整车制动系统,包括轮端制动模块、液压控制模块、第一电子控制模块和第二电子控制模块,轮端制动模块包括液压活塞、电机和用于将来自电机的旋转运动转换为驱动液压活塞或制动摩擦片前进的直线运动的减速传动机构,所述轮端制动模块设置4个,所述液压活塞为可移动设置且能够通过制动液压前进,所述轮端制动模块的电机受到所述第一电子控制模块和/或第二电子控制模块的控制。
所述轮端制动模块的电机与所述第二电子控制模块电连接,第二电子控制模块具有4路电机控制电路,第二电子控制模块的每路电机控制电路可独立控制一个轮端制动模块的电机进行工作。
4个所述轮端制动模块中,至少有两个轮端制动模块的减速传动机构具有自锁功能,其余的轮端制动模块的减速传动机构非自锁;具有自锁功能的所述减速传动机构布置在车辆前轴或后轴的左右两端,相应的轮端制动模块的电机的驱动电压关闭后,制动摩擦片将保持弹性变形,并保持制动力;非自锁的减速传动机构所在的轮端制动模块的电机的驱动电压关闭后,制动摩擦片将恢复弹性变形,制动力降低。
具有自锁功能的减速传动机构所在的轮端制动模块的电机受到所述第一电子控制模块和第二电子控制模块的控制,第一电子控制模块和第二电子控制模块均具有电机控制电路或共用电机控制电路;常态下由第一电子控制模块控制轮端制动模块的电机,第一电子控制模块出现故障后由第二电子控制模块控制轮端制动模块的电机。
所述第二电子控制模块具有至少两种不同的通讯方式对所述第一电子控制模块的状态进行监控,并在两种通讯方式均确认第一电子控制模块无法控制所述轮端制动模块的电机后,切换为由第二电子控制模块控制轮端制动模块的电机。
所述液压控制模块用于向所述液压活塞提供制动液压,液压控制模块包括液压回路控制阀和液压泵,液压泵为电动泵,液压回路控制阀和液压泵与所述第一电子控制模块为电连接,第一电子控制模块根据所述轮端制动模块的压力需求,通过液压回路控制阀和液压泵控制轮端制动模块的制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芜湖伯特利汽车安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404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硼的酯和酸化合物的合成
- 下一篇:基于动态字节码的服务调用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