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UGT3A2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在上消化道肿瘤辅助诊断中的应用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514159.0 申请日: 2020-06-08
公开(公告)号: CN111593124B 公开(公告)日: 2020-12-22
发明(设计)人: 宋昕;靳艳;王立东;赵学科;王盼盼;杨媛啧;范宗民;韩雪娜;王苒;李贝;秦艳茹;李秀敏;陈志国 申请(专利权)人: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乡医学院
主分类号: C12Q1/6886 分类号: C12Q1/6886;G01N33/574;G01N33/573;A61K45/00;A61P35/00;C12N15/113;C12N15/867;C12N15/90;C12N5/10;C12R1/91
代理公司: 郑州翊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55 代理人: 周玉青;付红莉
地址: 450052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大学路40***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ugt3a2 基因 及其 编码 蛋白 消化道 肿瘤 辅助 诊断 中的 应用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上消化道肿瘤标志物——UGT3A2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分别利用RT‑PCR、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食管癌、贲门癌、胃癌组织中UGT3A2基因的表达,并与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相比较,UGT3A2基因在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配对的癌旁正常组织。利用ELISA技术检测血清中UGT3A2蛋白水平,与正常人群相比,上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贲门癌、胃癌)患者UGT3A2蛋白含量显著高于正常人群。因此,通过检测组织样品中UGT3A2基因表达产物的表达水平,可以对上消化道肿瘤(食管癌、贲门癌、胃癌)进行辅助诊断,为临床医生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UGT3A2基因及其编码的蛋白在上消化道肿瘤辅助诊断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上消化道肿瘤不仅是世界上,也是我国的高发肿瘤,食管癌、贲门癌、胃癌是上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全球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率分别位于第七位和第五位,肿瘤相关死亡率分别位于第六位和第三位。在我国,食管癌和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恶性肿瘤的前列。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贲门腺癌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我国是贲门腺癌的发病率高和死亡率高的国家之一。贲门癌的早年研究曾被归为食管癌或胃癌,近年,西方国家将食管胃结合部上下5cm内发生的腺癌归类为食管胃交界部或结合部腺癌,并进一步根据解剖部位分为3类,即,第一类为:食管远端腺癌,食管胃交界部上1~5cm;第二类为:贲门腺癌,食管胃交界部上1cm至交界部下2cm;第三类为:贲门下胃腺癌,食管胃交界部下2~5cm。中国人以Ⅱ型为主(97%),Ⅰ型极少见(2%),Ⅲ型亦较少。王立东等关于河南省高发区贲门腺癌发生部位分析的研究表明,有95%以上的贲门癌发生在交界线上下约2cm范围内。因此,本专利中所指的贲门癌均为第二类——即贲门腺癌(Gastriccardia adenocarcinoma,GCA)。陈万青等通过对食管癌高发区上消化道肿瘤的流行调查发现,在食管癌高发的同时,伴有贲门癌的高发。综上所述,食管癌、贲门癌、胃癌是我国常见的上消化道恶性肿瘤,尤其是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

上消化道肿瘤起病隐匿,早期症状不明显,早期检出率低,确诊时,病期已较晚,侵袭范围广,恶性程度高,已严重影响了病人接受根治性治疗的可能性以及治疗效果。上消化道肿瘤的预后与确诊时疾病的进程密切相关,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对提高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的生存至关重要。因此,对高危人群定期检查有利于降低患者的死亡率,提高长期存活率。因此,急需找到一种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的上消化道相关分子标志物,并利用这些指标作为临床诊断、预后判断和个体化治疗的依据。目前发现的有关上消化道的分子指标极少,被临床接受应用的则更少,分子指标对上消化道肿瘤患者的辅助诊断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因此,本领域亟需可用于上消化道肿瘤辅助诊断的分子标志物。

因此,找到新的上消化道肿瘤相关的肿瘤标志物,能够做到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至关重要。本发明人所在研究团队发现UGT3A2基因与上消化道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目前,关于UGT3A2基因在肿瘤相关领域的实验性报道还是一片空白,特别是上消化道肿瘤研究领域。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上消化道肿瘤辅助诊断的标志物;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UGT3A2基因或其编码的蛋白的检测试剂在制备用于上消化道肿瘤辅助诊断产品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目的之三在于提供一种UGT3A2基因的表达抑制剂在制备治疗上消化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乡医学院,未经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新乡医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41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