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附件树脂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15729.8 | 申请日: | 2020-06-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23003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9 |
发明(设计)人: | 谢贤聚;白玉兴;杨昊;王红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 |
主分类号: | C08F222/20 | 分类号: | C08F222/20;C08K9/06;C08K3/36;C08K3/34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5204 | 代理人: | 张松亭;姜谧 |
地址: | 100050 北京市东***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无托槽 隐形 矫治 附件 树脂 组合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附件树脂组合物,其原料包括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二甲基丙烯酸三乙二醇酯、无机填料和光引发剂,该无机填料由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钇铝石榴石和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SiO2组成。本发明相较于使用了同种有机单体的75wt.%SiO2对照组,在保持了较高三点弯曲强度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了维氏硬度、流动性,降低了聚合收缩率;相较于3M Z350 XT对照组,在三点弯曲、维氏硬度和最大磨损深度基本相当的情况下,具有更好的流动性;在老化后的三点弯曲强度仍能达到3M Z350 XT对照组水平,且仍能满足ISO 4049:2009标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牙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附件树脂组合物。
背景技术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最早由Kelsey Wirth和Zia Chishti于1997年提出,因具有美观、舒适等特性,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传统固定矫治力学系统不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通过膜片的卡抱作用对牙齿施加矫治力。为实现更好的矫治效果,矫治时常需配合不同类型的附件以增强矫治器固位力,辅助牙齿移动,提高矫治效率。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附件材料为光固化复合树脂,包括了3M光固化树脂FiltekZ350XT、Amelogen Plus TW等。然而,有学者指出,在矫治过程中,摘戴矫治器的过程会使附件树脂产生一定程度的磨耗,使得附件所提供的固位力减弱。若附件与矫治器欠密合,将会导致难以预测的牙移动。
因此,国内外学者对附件进行了优化。此类优化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针对附件导板进行,例如在附件处导板上开孔,挤出多余树脂材料,有利于附件成形[7]。另一方面为改变附件材料的类型,例如,通过将患者模型导入含有陶瓷浆料的AM机器中,设计预成的陶瓷附件,增强了附件的性能。然而,针对复合树脂的改性,使其更适用于无托槽隐形矫治附件的研究较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附件树脂组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无托槽隐形矫治附件树脂组合物,其原料包括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二甲基丙烯酸三乙二醇酯、无机填料和光引发剂,该无机填料由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钇铝石榴石和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SiO2组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经硅烷偶联剂改性的钇铝石榴石在所述无托槽隐形矫治附件树脂组合物中的含量为8.5-9.4wt%。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硅烷偶联剂为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SiO2由粒径为0.9-1.2μm的微米SiO2和粒径为45-55nm的纳米SiO2复配而成。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微米SiO2和所述纳米SiO2的质量比为58-60∶15-17。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光引发剂由樟脑醌和4-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组成。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樟脑醌和4-二甲氨基苯甲酸乙酯的质量比为1∶3.5-4.5。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双酚A-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和二甲基丙烯酸三乙二醇酯的质量比为45-55∶45-55。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光引发剂的含量为0.8-1.2wt%。
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方案中,所述无机填料的含量为76-79wt%。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口腔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572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