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及柔性显示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17411.3 | 申请日: | 202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7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李雪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H01L27/32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何辉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显示装置 制作方法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及柔性显示装置,且所述方法包括:S10、制备显示模块于柔性基底上;S20、使所述柔性基底处于第一状态,并采用粘附层将第一结构层粘附于所述显示模块和/或所述柔性基底背向所述显示模块的一侧,且所述粘附层至少位于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显示模块之间,和/或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柔性基底之间;以及S30、使所述柔性基底处于弯折状态,并对所述粘附层进行固化处理,以形成所述柔性显示装置;本申请通过在柔性显示装置进行弯折后再对粘附层进行固化处理,使得柔性显示装置上的各膜层在进行弯折时处于最小应力状态,提升柔性显示装置的可弯折性能。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及柔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器已经广泛用于人们生活中,例如手机、电脑以及电视机等的显示屏幕,随着显示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显示技术的进步要求,柔性显示器已经发展应用,柔性显示器包含柔性液晶显示器、柔性OLED显示器、柔性电泳显示器等类型。
目前,柔性显示器中除了显示功能部件之外还包含贴附的功能层,且功能层包括:触控层、保护层以及窗口等,这些功能层通过粘附层与显示器功能部件进行粘附,然后将粘附材料固化,然而这些功能层的添加增加了柔性显示器的厚度,在弯折部位形成强大的应力阻碍,降低了柔性显示器的弯折性能。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及柔性显示装置,能够降低柔性显示装置在进行弯折时所受到的弯折应力,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因柔性显示装置中增加功能模块,导致膜层厚度较大,从而增加了弯折应力,影响柔性显示装置弯折性能,进而影响产品良率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所述方法包括:S10、制备显示模块于柔性基底上;S20、使所述柔性基底处于第一状态,并采用粘附层将第一结构层粘附于所述显示模块和/或所述柔性基底背向所述显示模块的一侧,且所述粘附层至少位于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显示模块之间,和/或所述第一结构层与所述柔性基底之间;以及S30、使所述柔性基底处于弯折状态,并对所述粘附层进行固化处理,以形成所述柔性显示装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状态为所述弯折状态,且所述弯折状态的弯折角度大于0°,并小于180°。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构层包括粘附于所述显示模块上的触控层和盖板,以及粘附于所述柔性基底背向所述显示模块一侧的保护层。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状态为平面状态,所述第一结构层包括粘附于所述显示模块上的触控层和盖板,以及粘附于所述柔性基底背向所述显示模块一侧的保护层。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状态为平面状态,且所述步骤S30还包括:采用所述粘附层将第二结构层保形地粘附于所述第一结构层上和/或所述柔性基底背向所述显示模块的一侧,且所述粘附层还至少位于所述第二结构层与所述第一结构层之间,和/或所述第二结构层与所述柔性基底之间。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结构层包括粘附于所述显示模块上的触控层以及粘附于所述柔性基底背向所述显示模块一侧的保护层,所述第二结构层包括粘附于所述触控层上的盖板。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弯折状态的弯折方向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的弯折方向相同。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固化处理包括热固化处理或紫外光固化处理。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粘附层包括透明光学胶。
根据本申请的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柔性基底,处于弯折状态;显示模块,保形地设置于所述柔性基底上;功能模块,保形地设置于所述显示模块上和/或所述柔性基底上;以及粘附层,保形地设置于所述功能模块的相邻膜层之间,以及所述功能模块与所述显示模块之间和/或所述功能模块与所述柔性基底之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741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