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下光谱检测的装置与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17659.X | 申请日: | 202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2831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发明(设计)人: | 钟石磊;蒋莉莉;苏和盛;隋明达;高一鸣;范延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71 | 分类号: | G01N21/71 |
代理公司: | 青岛高晓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7104 | 代理人: | 贾景然 |
地址: | 26607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下 光谱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可实现水中元素种类及浓度原位、实时、高灵敏光谱检测的装置与方法。该装置由封装于密封舱(8)内部的水下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模块和放置于密封舱(8)外部的微气柱辅助模块组成,其中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模块包括脉冲激光器(1)、聚焦和收集光路、光纤(7)、光谱仪(2)和控制电路板(3)等部件;微气柱辅助模块主要由蠕动泵、缓冲舱(9)和针头等部件组成。该装置工作时,通过微气柱辅助模块在水体中产生一个直径微小、形状稳定的柱状气流,进而改变激光脉冲击穿水体样品时的样品形态,达到增强LIBS光谱信号,实现水中元素原位高灵敏检测的目的。因此,所涉及的方法与装置,能够通过一个体积小、能耗低、安装与拆卸便捷的微气柱辅助模块改善光谱检测的灵敏度,适用于相关水体环境检测或科学调查等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专利涉及一种水下原位、实时元素成分光谱检测分析技术,属于光学仪器领域,有望在水体环境监测、自然水体科学调查等领域应用。
背景技术
随着人类对于水体环境污染重视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在海洋科学等相关领域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发展水下原位、实时的水体中元素成分检测分析的技术,对于水体环境保护和自然水体科学调查等领域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技术(Laser induced breakdown spectroscopy,LIBS),是一种利用高能量激光脉冲击穿样品产生高温等离子体,通过测量等离子体冷却复合时目标元素的原子或离子的辐射光谱来进行元素成分检测以及定量分析的技术。有望发展成为水体元素的原位、实时检测分析技术。然而受到水体压力环境和热传导率高等因素的影响,该技术的光谱信号强度和稳定性较差。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微气柱辅助LIBS检测的方法和装置,能够实现水体元素光谱信号的改善,有望在相关领域得到推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利用微气柱辅助模块在水下形成一小段微气柱,通过激光脉冲同时击穿水体和微气柱,再利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模块分析等离子体的辐射光谱。
本发明可以分为微气柱辅助模块以及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模块两部分。其中微气柱辅助模块主要利用蠕动泵、针头以及载气等在水下制造出一小段稳定的柱状气流;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模块主要包括密封舱(8)及舱内的脉冲激光器(1)、聚焦与收集光路、光纤(7)、光谱仪(2)、控制电路板(3)以及岸基计算机(16)等,用来同时击穿微气柱和水体产生等离子体,并对击穿产生的辐射光谱进行采集、传输与分析。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图1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图1为微气柱辅助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检测装置示意图(气柱辅助水下光谱检测装置示意图),附图图1中标号所示:
1、脉冲激光器,2、光谱仪,3、控制电路板,4、聚焦透镜组,5、二向色镜,6、收集透镜组,7、光纤,8、密封舱,9、缓冲舱,10、进气蠕动泵,11、喷射针头,12、导流蠕动泵,13、导流针头,14、导管,15、密封舱窗口,16、岸基计算机。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按照如下方式进行实施。
将脉冲激光器(1)、光谱仪(2)、控制电路板(3)、聚焦透镜组(4)、二向色镜(5)、收集透镜组(6)、光纤(7)、放置于密封舱(8)中,构成水下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模块;由缓冲舱(9)、进气蠕动泵(10)、喷射针头(11)、导流蠕动泵(12)、导流针头(13)和导管(14)组成微气柱辅助模块固定于密封舱(8)相应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未经青岛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76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