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小间距标准混凝土块预留孔内穿钢丝绳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17688.6 | 申请日: | 202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72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13 |
发明(设计)人: | 郑伟;朱永建;王永福;马辉文;程意;胡守海;郭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4 | 分类号: | E02B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风雅颂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03 | 代理人: | 王刚 |
地址: | 3017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间距 标准 混凝土 预留 孔内穿 钢丝绳 装置 | ||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一种用于小间距标准混凝土块预留孔内穿钢丝绳的装置,包括方形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下部凸设有齿形槽,两个所述固定架之间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两端均可转动的安装有配合块,所述配合块安装在所述滑动槽内,并与所述齿形槽相配合,所述支撑块的中部可转动的安装有两个夹持杆,两个所述夹持杆拼合成夹钳,所述夹钳的下部安装有夹持部,本发明通过设置夹钳辅助夹送钢丝绳,由中部对钢丝绳进行输送,相较于现有的推送或者由一端拉钢丝绳的方式,提高了施工效率,使钢丝绳能够穿过更多的混凝土块,减少了接头的数量。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涉及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小间距标准混凝土块预留孔内穿钢丝绳的装置。
背景技术
混凝土铰链排作为一种柔性的护岸形式,主要应用于河道治理工程,混凝土块的连接通常采用钢丝绳或钢绞线连接,混凝土块之间间距一般为10cm。主要分为“单元预制、吊装沉排”和“单块留孔预制、孔内穿绳”两种施工方法。在“单块留孔预制、孔内穿绳”施工方法中,一般采用的穿绳方法主要为:推送式穿绳方法和牵引式穿绳方法。
(1)推送式穿绳方法即直接采用人工将钢丝绳从起始端头送入预留孔内。现场从混凝土块起端向预留孔内送入钢丝绳,通过第1块混凝土块后,将钢丝绳露出的头部放入第2块混凝土块预留孔内,依次继续向前推送,达到穿绳目的。由于穿入的的混凝土块数量越多,钢丝绳与预留孔管壁形成的摩擦力越大,一次性穿入的块数少,形成的接头数量多,施工成本高。
(2)牵引式穿绳方法即从穿绳的末端通过拉拽的方式达到穿绳目的。现场通过从一定数量的混凝土块末端预先穿入8号铁丝至起端。由于钢丝绳直径与混凝土预留孔内径之间的间隙较小,铁丝与钢丝绳的连接只能采用缠绕的方式完成,穿绳的末端采用小型卷扬机进行拉拽8号铁丝使钢丝绳逐步穿入混凝土块。这种方法主要在于铁丝与钢丝绳接头的连接不稳定,随着穿入块数的增加,容易拉脱,且拉脱的位置不固定,如钢丝绳未穿到预定位置,需进行二次连接处理。一次性穿入的块数少,施工功效低,施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用于小间距标准混凝土块预留孔内穿钢丝绳的装置,以解决现有的穿绳一次性穿入的块数少、形成的接头数量多、施工成本高的问题。
基于上述目的,本说明书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小间距标准混凝土块预留孔内穿钢丝绳的装置,包括方形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两侧均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滑动槽,所述滑动槽的下部凸设有齿形槽,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的两端均可转动的安装有配合块,所述配合块安装在所述滑动槽内,并与所述齿形槽相配合,所述支撑块的中部可转动的安装有两个夹持杆,两个所述夹持杆拼合成夹钳,所述夹钳沿所述支撑块的长度方向开合,所述夹钳的下部安装有夹持部。
可选的,所述支撑块的中部沿竖直方向开设有方孔,两个所述夹持杆贯穿安装在所述方孔内,所述支撑块的中部沿水平方向开设有圆孔,所述圆孔内贯穿安装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两个所述夹持杆。
可选的,所述夹持杆包括操作杆与受力杆,所述操作杆与所述受力杆之间开设有转动孔,两个所述夹持杆的所述转动孔同轴线设置,拼合成所述夹钳,一个所述夹持杆的所述操作杆与所述受力杆均位于所述夹钳的中线的同侧,使两个所述操作杆相靠近时,两个所述受力杆相远离,两个所述操作杆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对两个所述操作杆施加推力,所述夹持部通过铰接的方式安装在所述受力杆的下端。
可选的,所述夹持部包括左夹块与右夹块,所述左夹块铰接在位于左侧的所述受力杆的下端,所述右夹块铰接在位于右侧的所述受力杆的下端,所述左夹块与所述右夹块相对的面均为弧形面。
可选的,所述弧形面上贴附有胶皮。
可选的,所述左夹块的两端均开设有凹槽,所述右夹块的两端均凸设有凸块,所述左夹块与所述右夹块相靠近时,所述凸块配合进所述凹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768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堆焊应力释放裂纹处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