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气火灾演示箱及其演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19636.2 | 申请日: | 202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541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8 |
发明(设计)人: | 李长征;米文忠;梁光华;刘澍;朱海伦;刘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辰安云服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B23/18 | 分类号: | G09B23/1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浩智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24 | 代理人: | 丁瑞瑞 |
地址: | 2300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气 火灾 演示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电气火灾演示箱,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控模块、至少一个故障模块、显示装置、电源以及变压器,所述电源通过变压器转换为安全电压以后与主控模块的电源接口连接,所述故障模块以及显示装置分别与主控模块连接;
当操作者将故障模块接入电气火灾演示箱线路时,主控模块检测到故障模块的接入信号,显示装置显示故障模块接入后的现象,模拟电气线路处于不同故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气火灾演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故障模块包括短路模块、过负荷模块、漏电模块以及接触不良模块,短路模块、过负荷模块、漏电模块或者接触不良模块中一个或多个故障模块接入电气火灾演示箱线路。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气火灾演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LED灯,所述短路模块包括第一配电箱和短路单元,短路单元包括一段第一电缆、短路插件以及第一RFID芯片,所述第一LED灯以及第一配电箱均与主控模块连接,第一LED灯与主控模块连接线上接有开关传感器,电气火灾演示箱的线路上包括RFID天线,所述短路单元放置于电气火灾演示箱的线路上时,RFID天线与第一RFID芯片通讯,主控模块感知到短路单元,所述第一电缆、第一LED灯以及第一RFID芯片均封装在透明的第一壳体内,所述开关传感器布置在第一壳体外部,所述短路插件活动卡接在所述第一壳体上且位于第一电缆正上方,按下短路插件时,触碰开关传感器,第一LED灯点亮,同时第一配电箱内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动作。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气火灾演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过负荷模块包括第二配电箱和过负荷单元,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二LED灯,所述过负荷单元包括第二电缆、若干串联的插线板以及若干负载,所述第二配电箱通过第二电缆连接若干串联的插线板,第二电缆由透明或者半透明凝胶包裹第二LED灯,第二LED灯以及第二配电箱均与主控模块连接,若干负载均内置第二RFID芯片,负载具有第一插头,插线板具有若干插孔,第一插头插入插线板的插孔,RFID天线与第二RFID芯片通讯,主控模块感知到过负荷单元,当接入第二线缆的负荷超出主控模块预设的负荷值时,第二LED灯点亮,模拟过负荷,同时第二配电箱内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气火灾演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六LED灯和第七LED灯,所述接触不良模块包括第三配电箱和接触不良单元,所述接触不良单元包括第三电缆、第二插座、第二插头以及第三插头,第三配电箱通过第三电缆与第二插座连接,所述第二插头以及第三插头的外壳均为透明或者半透明,第二插头内置与主控模块连接的第六LED灯以及第四RFID芯片,第三插头内置与主控模块连接的第七LED灯以及第五RFID芯片,第二插头插入第二插座时,主控模块感应到第四RFID芯片,控制第六LED灯呈红色且随时间延长亮度逐渐增强,模拟接触不良故障发热现象,第三插头插入第二插座时,主控模块感应到第五RFID芯片,控制第七LED灯呈白色灯光闪烁且随时间延长灯光闪烁逐渐增强,模拟接触不良故障电弧现象,第六LED灯或第七LED灯工作的同时第三配电箱内的断路器发出跳闸动作。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气火灾演示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模块包括第四配电箱和漏电单元,所述漏电单元包括第一插座、电缆L、电缆N、电缆PE、受潮模拟柱、炭化模拟柱、绝缘老化模拟柱以及旋转按钮,所述第四配电箱的三相输出线分别与电缆L、电缆N以及电缆PE连接,电缆L、电缆N以及电缆PE还分别连接第一插座的三个电极接口,所述旋转按钮接有指针,所述指针一端电连接有漏电指示灯,所述受潮模拟柱、炭化模拟柱以及绝缘老化模拟柱的一端均与电缆L、电缆N、电缆PE中的一根电缆连接,受潮模拟柱、炭化模拟柱以及绝缘老化模拟柱的另一端均悬空,所述指针的另一端在旋转按钮的作用下与受潮模拟柱、炭化模拟柱或者绝缘老化模拟柱接触,漏电指示灯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辰安云服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辰安云服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19636.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多元正态分布统计和水平集变分法的叶面积自动测量系统
- 下一篇:引射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