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油井阻垢剂加药周期确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0021.1 | 申请日: | 2020-06-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9650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顾宇鹏;刘富洲;袁光喜;张永成;杨小东;庹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新疆采油厂 |
主分类号: | E21B37/06 | 分类号: | E21B37/06 |
代理公司: | 郑州睿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19 | 代理人: | 郭佳效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井 阻垢剂加药 周期 确定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井阻垢剂加药周期确定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根据日产液量的大小将同一油田不同区块中的各油井进行分级;(2)向某一级别油井中动液面最低的油井的油套环空中投入示踪剂,监测示踪剂浓度变化,利用示踪剂浓度变化反映阻垢剂浓度变化,确定阻垢剂浓度减小至最佳阻垢剂浓度所需的时间,根据所需时间确定该级别的油井阻垢剂加药周期;(3)依照步骤(2)的方法,确定该油田中其他级别的油井阻垢剂加药周期。本发明的方法能够确定油井经济、有效的加药周期,使油井在整个加药周期内都处于较优浓度阻垢剂的保护状态下。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石油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井阻垢剂加药周期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油田在开发过程中,油气藏中的流体从油气层中流出,经井筒、井口到地面集输系统,由于温度、压力和油气水平衡状态的改变,地层水中富含的成垢离子浓度发生变化,容易发生无机盐类的沉积、成垢。
油田进入中、高含水期开发阶段,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结垢现象。油井结垢是制约油田生产的主要因素,不仅对油层造成伤害,降低产能,而且严重影响原油产量和油井的检泵周期。
投加阻垢剂是目前最简单有效的防止油井结垢的方法,现有阻垢剂加药周期的确定过程如下:首先结合其他油田或者本油田以往经验估计一个加药周期,再根据现场应用效果逐渐调整加药周期。
现有的加药周期的确定方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二是优化调整时间长,长期的加药周期摸索会导致加药量过大增加治理成本或者加药量过小导致治理效果差;三是油井在生产的过程中产液量、液面会发生变化,单纯的依靠现场经验而缺乏理论的指导无法达到经济有效的治理目的,油井得不到有效的防护,因此如何确定最佳的加药周期是油井结垢治理过程中最常见、最重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井阻垢剂加药周期确定方法,以提供经济、有效的加药周期,使油井在整个加药周期内都处于较优浓度阻垢剂的保护状态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油井阻垢剂加药周期确定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为:
一种油井阻垢剂加药周期确定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根据日产液量的大小将同一油田不同区块中的各油井进行分级;
(2)向某一级别油井中动液面最低的油井的油套环空中投入示踪剂,监测示踪剂浓度变化,利用示踪剂浓度变化反映阻垢剂浓度变化,确定阻垢剂浓度减小至最佳阻垢剂浓度所需的时间,根据所需时间确定该级别的油井阻垢剂加药周期;
(3)依照步骤(2)的方法,确定该油田中其他级别的油井阻垢剂加药周期。
本发明的油井阻垢剂加药周期确定方法,通过对同一油田不同区块内的油井进行分级,以日产液量作为影响阻垢剂加药周期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油井动液面为次要考虑因素;并且考虑到,在根据日产液量大小划分的同一级别的油井中,动液面越低,随着地层产出与井口采出的不断进行,油套环空内液体完全更新所需的时间越短,因此通过确定某一级别级油井中动液面最低的油井对应的阻垢剂浓度降低至最佳阻垢剂浓度所需的时间,确定该级别油井的阻垢剂加药周期,以确保在整个加药周期内产出液中阻垢剂的浓度均高于最佳阻垢剂浓度。对于同一油田的油井,各井的物性差别较小,可以通过测定一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油井的阻垢剂加药周期来确定同一级别油井的加药周期,对同一油田的油井的阻垢剂的加药周期的确定具有指导意义。最佳阻垢剂浓度根据室内实验确定的。
一般的,示踪剂的最初加入浓度与阻垢剂的最初加入浓度之间具有确定的对应关系。优选地,示踪剂的初始浓度与阻垢剂的初始浓度一致,以使测定结果更加准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新疆采油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油田分公司新疆采油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00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