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压试验用变频电源局部放电量检测电路及评价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0788.4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6247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栋;闫子君;刘宏;王伟;牛曙;李冠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R31/12 | 分类号: | G01R31/12 |
代理公司: | 山西华炬律师事务所 14106 | 代理人: | 陈奇 |
地址: | 0300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压 试验 变频 电源 局部 电量 检测 电路 评价 方法 | ||
1.一种高压试验用变频电源局部放电量检测电路,包括380V电源系统(1)、被检变频电源(3)、变频电源控制箱(5)、电流互感器(7)、可变负载装置(8)、无局放隔离变压器(9)、分压器(12)、高压峰值表(13)、耦合电容器(14)、检测阻抗(15)、接地端子(16)和局部放大分析仪(18),其特征在于,380V电源系统(1)通过低压输入电缆(2)与被检变频电源(3)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被检变频电源(3)的输出端通过低压输出电缆(6)与无局放隔离变压器(9)的低压输入侧连接在一起,可变负载装置(8)并联在无局放隔离变压器(9)的输入端,电流互感器(7)的一次绕组串联在变频电源(3)的输出回路中,无局放隔离变压器(9)的高压输出首端通过无晕加压线(10)分别与分压器(12)的高压端和耦合电容器(14)的首端连接在一起,耦合电容器(14)的末端与检测阻抗(15)的输入端连接在一起,无局放隔离变压器(9)的高压输出尾端、分压器(12)的地端和检测阻抗(15)的地端,通过接地屏蔽线(11)与接地端子(16)连接在一起;分压器(12)通过同轴电缆与高压峰值表(13)连接在一起,局部放大分析仪(18)通过同轴电缆(17)与检测阻抗(15)连接在一起;被检变频电源(3)通过控制光纤(4)与变频电源控制箱(5)连接在一起。
2.采用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压试验用变频电源局部放电量检测电路的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用标准脉冲发生器,使其产生放电量为10PC,频率为50Hz的局部放大信号,将该信号输入到耦合电容器(14)的高压端,通过局部放大分析仪(18)对本试验回路的局部放电量进行校准;
第二步、用标准脉冲发生器,使其产生放电量为10PC,频率为50Hz的局部放大信号,将该信号输入到无局放隔离变压器(9)的低压端,通过局部放大分析仪(18)测得局部放电量信号Q0,并计算得到局部放电量信号传递比k,k=Q0/10;
第三步、调节可变负载装置(8)内的负载值至最大值10Ω,并使其功率因数角为0o;
第四步、启动试验回路,调节变频电源(3)的输出频率至最大300Hz后,以5伏电压为步调,调节变频电源(3)的输出电压,直至输出电压达到最大值350伏;
第五步、逐渐减小可变负载装置(10)中的阻抗值至0.30648Ω,并保持功率因数角为0o,此时变频电源(3)的输出电流为最大值1142安培,记录此时局部放电检测仪(20)的局部放电量ΔQ1;
第六步、通过变频电源控制箱(5)降低并断开变频电源(3)的输出电压;利用以下公式计算出变频电源(3)的放电量Q1:Q1=ΔQ1/k=10ΔQ1/Q0;
第七步、通过调节可变负载装置(10)内负载阻容感配比,使其阻抗值为0.30648Ω,功率因数角为45o,重复第四步到第六步的步骤,得到此工况下的放电量Q2;
第八步、通过调节可变负载装置(10)内负载阻容感配比,使其阻抗值为0.30648Ω,功率因数角为90o,重复第四步到第六步的步骤,得到此工况下的放电量Q3;
第九步、通过调节可变负载装置(10)内负载阻容感配比,使其阻抗值为0.30648Ω,功率因数角为-45o,重复第四步到第六步的步骤,得到此工况下的放电量Q4;
第十步、通过调节可变负载装置(10)内负载阻容感配比,使其阻抗值为0.30648Ω,功率因数角为-90o,重复第四步到第六步的步骤,得到此工况下的放电量Q5;
第十一步、将放电量Q1、放电量Q2、放电量Q3、放电量Q4和放电量Q5中的最大值,定义为变频电源(3)局部放电量的最终考核指标量Q,即Q=max[Q1、Q2、Q3、Q4、Q5];
第十二步、若,Q≧21,则定义被检变频电源(3)为不合格等级;若,11≦Q≦20,则定义被检变频电源(3)为合格等级;若,6≦Q≦10,则定义被检变频电源(3)为良好等级;若,Q≦5,则定义被检变频电源(3)为优秀等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0788.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收缩牙科复合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电池用石墨烯超级电容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