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大数据及定位追踪的汽车智能报警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0865.6 | 申请日: | 2020-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97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华 |
主分类号: | G01C21/34 | 分类号: | G01C21/34;G01C21/36;G08G1/096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数据 定位 追踪 汽车 智能 报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及定位追踪的汽车智能报警方法,其中,主要包括以下步骤:设置安全监管模块;通过身份识别将乘客与所乘坐车辆关联;车内设置智能语音识别模块,通过与驾驶员的语音信息比对来识别驾驶员的报警语言,通过与乘客的语音信息比对来识别乘客的报警语言,并将报警语言作为报警信息传送至安全监测模块;所述安全监测模块通过定位装置锁定发出报警信息的车辆,启动距离该车辆所在位置最近的监控摄像装置进行跟踪拍摄及定位,绘制该车辆的行驶路线,并将该车辆的车辆信息、所在位置、跟踪拍摄图片以及行驶路线作为报警信息;安全监测模块将报警信息发送至距离报警车辆最近的执勤警力,所述执勤警力对报警车辆进行追踪调查。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大数据及智慧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大数据及定位追踪的汽车智能报警方法。
背景技术
汽车已成为了人们工作生活中重要的出行工具,其中出租车、网约车、滴滴专车等更是人们必不可少的出行方式。这些出行方式不仅能够促进一部分人的就业,也大大方便了人们的出行需求,但是,由于这些出行方式监管方面的缺失给了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几乎每年都有网约车乘客遇害、出租车司机遇害、或者乘客与司机发生纠纷进而发展为刑事犯罪的事件发生,增加了社会的不安全性,对人们生活造成恶劣的影响。
现有的租车行业也有一定的报警功能,但是一般是通过电话110报警,或者电话、短信投诉到租车平台报警的方式,这些报警方式均具有应对不及时的弊端。例如,乘客预见到危险并向租车平台反应后,租车平台往往并不能做出及时有效的应对,无法及时避免犯罪事件的进一步发展;乘客预见到危险进行110报警,因为是在行进过程中,并且车辆不受控制,警察无法第一时间掌握更多的信息,也无法第一时间锁定追踪到嫌疑车辆,避免犯罪事件的进一步发展。同样,出租车司机也会面临劫车劫财等诸多危险,有时犯罪分子也会对车内人员进行控制使其无法通过电话、短信等方式正常报警,丧失得到救援的机会。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解决至少上述问题,并提供至少后面将说明的优点。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大数据及定位追踪的汽车智能报警方法,能够在驾驶员或乘客预料或发生危险时自动报警,得到及时的救援。
本发明还有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城市交通网及警力分布系统的自动报警、锁定及追踪方法,能够快速锁定及追踪报警车辆并提供及时的救援。
为了实现根据本发明的这些目的和其它优点,提供了一种基于大数据及定位追踪的汽车智能报警方法,其中,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S1、设置安全监管模块,其包括基于城市交通网的监控摄像装置、定位装置以及监控模块;所述安全监管模块设置驾驶员信息库和乘客信息库,并对驾驶员以及乘客的语音信息进行采集,所述语音信息包括报警语言以及用于确认是否报警的确认语言;
S2、通过身份识别将乘客与所乘坐车辆关联;
S3、车内设置智能语音识别模块,所述智能语音识别模块通过与驾驶员的语音信息比对来识别驾驶员的报警语言,通过与乘客的语音信息比对来识别乘客的报警语言,并将报警语言作为报警信息传送至安全监测模块;
S4、所述安全监测模块通过定位装置锁定发出报警信息的车辆,启动距离该车辆所在位置最近的监控摄像装置进行跟踪拍摄及定位,绘制该车辆的行驶路线,并将该车辆的车辆信息、所在位置、跟踪拍摄图片以及行驶路线作为报警信息;
S5、所述安全监测模块将报警信息发送至距离报警车辆最近的执勤警力,所述执勤警力对报警车辆进行追踪调查。
优选的是,车内设置与安全监管模块连接的通讯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华,未经李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08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效节段式双驱并联泵
- 下一篇:茶叶的自动化杀青工艺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