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试块自动化制备及强度测试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1026.6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01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延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延东 |
主分类号: | G01N3/34 | 分类号: | G01N3/34;G01N3/02;G01N1/44;G01N1/36;G01N1/2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张晓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建筑 施工 混凝土 自动化 制备 强度 测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试块自动化制备及强度测试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一端设有搅拌箱本体,所述搅拌箱本体的底部设有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有电磁控制阀,所述电磁控制阀的一侧设有流量计量器,所述出料管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电磁控制阀、流量计量器和第一红外线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搅拌箱本体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设有击打震荡装置。有益效果:该装置结构简单,能够实现自动化制备混凝土试块,大大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能够对制备出的混凝土试块进行强度测试,增加了建筑使用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试块自动化制备及强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立方体试块,又称混凝土试块,反映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混凝土试块抗压强度是反映一个工程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关键指标,试块制作方法和程序是否得当很重要,目前,在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墙体,对混凝土的强度都有一定的要求,需要对楼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强度检测,但是现有的方法是将浇筑的混凝土取出一部分放置到模具中进行静置成型,静置成型降低了工作效率,延长了施工周期,同时现有的设备对静置成型后的混凝土试块没法进行强度测试,增加了施工的麻烦性,所以有必要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试块自动化制备及强度测试装置来解决以上存在的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试块自动化制备及强度测试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建筑施工用混凝土试块自动化制备及强度测试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的上方设有传送带,所述传送带的一端设有搅拌箱本体,所述搅拌箱本体的底部设有出料装置,所述出料装置包括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有电磁控制阀,所述电磁控制阀的一侧设有流量计量器,所述出料管的一端固定设有第一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电磁控制阀、流量计量器和第一红外线传感器均与控制器电性连接,所述搅拌箱本体的一侧,且,位于所述传送带的上方设有击打震荡装置,所述击打震荡装置远离所述搅拌箱本体的一侧设有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远离所述击打震荡装置的一侧设有检测台,所述检测台的一侧上方设有强度测试装置,所述强度测试装置包括击打头,所述击打头的内部设有放置腔,所述放置腔的内部设有配重块,所述击打头的顶部一侧固定设有吊架,所述吊架的一侧设有滑动装置,所述吊架远离所述击打头的一侧设有绳索,所述绳索的另一端与收卷轴固定连接,所述收卷轴的一端与第一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所述检测台的一侧固定设有第二红外线传感器,所述第二红外线传感器和所述第一电机均与所述控制器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装置包括滑轨,所述滑轨的内部设有滑块,所述滑块的一侧与所述吊架的一端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击打震荡装置包括撞击板,所述撞击板的一侧固定设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设有L型杆,所述L型杆远离所述滑槽的一端与所述转盘连接,所述L型杆与所述转盘的偏心处通过活动销连接,所述转盘的一侧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烘干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的两侧均设有通孔,所述传送带的一侧设于所述通孔中,所述箱体的内部顶侧设有加热丝,所述加热丝通过吊杆与所述箱体的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的一侧均设有挡板,所述挡板的一端通过连接合页与所述通孔的一端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台、箱体、第二电机和搅拌箱本体的一侧均通过支撑杆与所述底板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延东,未经张延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10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