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井下油杆扶正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1350.8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7269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31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雪蓉 |
主分类号: | E21B17/10 | 分类号: | E21B1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井下 扶正 连接器 | ||
本发明涉及工程钻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井下油杆扶正连接器,利用分别设置的分段式扶正翼来实现扶正效果,其具对油杆具有良好的支撑效果,能够减少偏磨现象发生,此外扶正翼和翼座为便拆装机构,能够减少操作人的工作强度,两端呈楔状的扶正翼通过与异物接触产生受迫转动,还能够提高扶正器移动的流畅性和安全性,避免扶正器因异物而难以下行、甚至受损,其具有实用意义和推广价值,预期能够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包括扶正器本体、套设于环状凹陷上的圆环、翼座和等距设置于圆环上的扶正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工程钻井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井下油杆扶正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钻井工程技术领域中操作人员常采用随钻测井系统使用安装在油杆上的各种测试仪器、辅助仪器互相配合来对油井进行检测,由于井下环境较为复杂,且油杆和套管的口径相差较大,因此油杆与套管间会产生偏磨,导致油杆的使用寿命急剧缩短,安装在油杆上的各种昂贵仪器容易损坏,目前常使用扶正器来解决油杆与油管的偏磨问题。
扶正器按照其机构可分为滚轮式、柱状类和卡箍类,其工作原理大致相同,通过扶正器上的长条状的弹性支撑块或滚轮顶住套管内壁,使得油杆被顶住能够保持在套管的中心位置,从而起到减少偏磨、保护油杆的目的。
在实际的生产操作中,油管内壁会出现各种附着的异物,例如碳酸盐结晶以及各种随着温度降低而析出的有机物,这类异物不仅会增加扶正器移动时的阻力,导致扶正器被异物卡住而难以下行,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扶正器受损;此外扶正器上起到扶正作用的部件为易损件,需要定期进行维护、更换,目前更换该类配件时需要同时拆卸许多与扶正器相连的仪器,操作较为麻烦,若是拆卸其他部件即可完成对扶正器的维护、更换,将能够大幅减少维护人员工作强度和工作时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井下油杆扶正连接器,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扶正器维护麻烦,且容易因异物而受损、难以移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扶正器本体、套设于所述环状凹陷上的圆环、翼座和等距设置于所述圆环上的扶正翼,所述扶正器本体上设有数量至少为2的环状凹陷,所述翼座为组合结构,所述扶正翼通过螺栓穿过所述翼座与所述圆环螺纹连接安装在所述圆环上,所述扶正翼两端为相互呈中心对称的楔状。
优选的,所述翼座由复数个翼座片首尾依次拼接组合构成,所述翼座片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上均设有相对应的螺孔。
优选的,所述翼座由3个翼座片组合构成。
优选的,所述扶正翼上设有沉头孔。
优选的,所述沉头孔的数量、位置与所述第一连接片上的螺孔的数量、位置相对应。
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片上的螺孔数量为2。
优选的,所述圆环内侧设有复数个滚轮。
优选的,所述滚轮等距地设置于所述圆环内侧。
优选的,所述扶正翼的数量为3。
由上述对本发明结构的描述可知,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井下油杆扶正连接器,扶正翼通过螺栓穿过沉头孔、螺孔与圆环螺纹连接,当翼座片或扶正翼受损时,只需旋出螺栓,将受损的部件更换后使用螺栓穿过沉头孔、螺孔与圆环螺纹连接即完成了对扶正器的维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雪蓉,未经张雪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135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紧固件线材用便于卸料的球化退火装置
- 下一篇:一种湖水水质监控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