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氮肥高吸收效率的包膜型缓释化肥及其配置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1692.X | 申请日: | 2020-06-0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212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王英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英奇 |
主分类号: | C05G3/40 | 分类号: | C05G3/40;C05G3/90;C05G5/12;C05G5/3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109 山东省青岛市城***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氮肥 吸收 效率 包膜 型缓释 化肥 及其 配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化肥生产技术领域,尤其为一种具有氮肥高吸收效率的包膜型缓释化肥及其配置方法,选取以脲甲醛缩合物为主体的化肥母料,利用高温将硫磺进行融化,并选取化肥母料重量40%融化后的硫磺,使用喷涂装置喷涂在化肥母料的外表面,作为初层包膜,随后依次喷涂密封蜡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层与氨基树脂溶液层,本发明中,做多层膜的包覆可以对化肥母料进行保护,并且可以控制包覆膜的厚度控制母料的施肥时间,利用密封蜡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的包覆层,对单层包裹的化肥母料进行完全封堵包覆,避免产生缝隙造成原料的流失,同时氨基树脂层有效的包覆可以降低化肥母料运输过程中产生摩擦对母料造成损伤,提高了化肥母料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肥生产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氮肥高吸收效率的包膜型缓释化肥及其配置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国外化肥利用率为50%~55%,我国化肥利用率一般只有35%左右,化肥的利用率受到土壤类型、土地肥力、作物品种、种植技术以及化肥类型、品种、数量、质量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利用率太低,不能使肥料中的氮、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在植物需要的时候得到有效的吸收,难免造成超量施肥,使土壤的物理性质不断恶化,将影响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的提高,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氮肥高吸收效率的包膜型缓释化肥,通过各种调控机制使其养分最初释放延缓,延长植物对其有效养分吸收利用的有效期,使其养分按照设定的释放率和释放期缓慢或控制释放的肥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氮肥高吸收效率的包膜型缓释化肥及其配置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氮肥高吸收效率的包膜型缓释化肥及其配置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以脲甲醛缩合物为主体的化肥母料,其中脲甲醛缩合物是由二聚物和低聚体所组成的混合物;
步骤二:对化肥母料进行预热,预热温度为90℃,在150℃的温度下,利用高温将硫磺进行融化,并选取化肥母料重量40%融化后的硫磺,使用喷涂装置喷涂在化肥母料的外表面,作为初层包膜,随后在室温下冷却1.5小时,再进行加工;
步骤三:取化肥母料重量14%的密封蜡和化肥母料重量6%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加入水中进行稀释混合,在50℃的条件下搅拌0.5小时,至粘稠糊状,加入初层包膜后的化肥颗粒,继续搅拌0.25小时后捞出干燥,作为二层包膜;
第四步:采用氨基树脂溶液喷涂在二层包膜的外侧,形成最后一层保护膜,喷涂后冷却0.5小时,制得颗粒成品。
优选的,所述脲甲醛的生产是将体积比为1比1.2的尿素和37%的醛水溶液进行混合,调节混合液体的PH值为8.0,升温至85℃,搅拌20分钟,反应1.5小时,冷却后,将呈白色的浑浊状液体加至捏合机并升温至90℃,采用磷酸钙调整PH值为酸性,反应时间2小时,制得粒装产品。
优选的,所述化肥母料先经过筛分机筛出直径小于5毫米的颗粒进行使用,未能过筛的化肥母料经过粉碎机进行粉碎并收集,粉碎后的化肥母料直径小于5毫米,形状为小颗粒状。
优选的,所述脲甲醛缩合物的主要成分为单羟甲基脲、二羟甲基脲和甲叉尿素等混合物组成。
优选的,所述氨基树脂喷涂层为化肥母料外侧总包膜厚度的四分之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发明中,做多层膜的包覆可以对化肥母料进行保护,并且可以控制包覆膜的厚度控制母料的施肥时间,并且在包覆的过程中,利用密封蜡和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钠的包覆层,对单层包裹的化肥母料进行完全封堵包覆,避免产生缝隙造成原料的流失,同时氨基树脂层有效的包覆可以降低化肥母料运输过程中产生摩擦对母料造成损伤,提高了化肥母料的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英奇,未经王英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169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