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预测HIV感染者免疫应答水平的microRNA分子标志物组合及其用途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22136.4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41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尚红;张子宁;王宇;姜拥军;傅雅静;张跃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旷博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Q1/6883 | 分类号: | C12Q1/6883;C12Q1/6851;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顾小曼;邹亮 |
地址: | 110001 辽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预测 hiv 感染 免疫 应答 水平 microrna 分子 标志 组合 及其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一组用于预测HIV感染者经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应答水平的microRNA分子标志物组合,其包括如下5条microRNA核酸分子:miR‑580、miR‑627、miR‑138‑5p、miR‑16‑5p和miR‑323‑3p。HIV感染者经抗病毒治疗后,在免疫无应答的患者血浆中上述5条microRNA分子标志物组合的含量与免疫有应答的患者血浆中的含量相比存在显著差异,据此可预测并判断HIV感染者经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应答情况。使用本发明的microRNA分子标志物组合诊断疗效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无创伤,高特异性,高灵敏性以及易于大量筛查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HIV感染预后诊断领域,具体涉及一组HIV感染疾病进展分子标志物组合:miR-580、miR-627、miR-138-5p、miR-16-5p、miR-323-3p,其可用于在HIV感染抗病毒治疗后进行疗效评估,以给患者及时有效随访、治疗等干预措施,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质量。
背景技术
microRNA(miRNA)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它是一种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单链小分子RNA,不具编码功能,但它能够结合于基因序列的侧翼区域阻遏或抑制靶mRNA的翻译。miRNA具有高度的保守性、时序性和组织特异性,目前在肿瘤、血液病、病毒感染等多种疾病的临床诊断、治疗及预后评价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艾滋病是一个世界性的重大传染病,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和影响经济社会的发展。目前,抗病毒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毒,绝大部分感染者经抗病毒治疗后,以CD4+T细胞为代表的免疫功能得到有效恢复(称为“免疫有应答(者)”),生命得以延长。但是15-30%的HIV感染者经抗病毒治疗后,虽然病毒得到有效抑制,但CD4+T细胞并不能得到有效恢复,被称为“免疫无应答者”(以下简称“无应答者”)。免疫无应答者,如不能尽早治疗,则发病率及死亡率将持续上升,降低预期寿命及生存质量。目前,我国抗病毒治疗日益普及,如果在抗病毒治疗前对治疗后是否将产生免疫应答进行有效预测,区分免疫有应答者及无应答者,个体化合理安排病人的随访及增强免疫等治疗,不仅可以提高HIV感染者的生存时间及生存质量,对国家的艾滋病防治工作亦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HIV感染疾病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评价的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CD4+T细胞数量、免疫活化等其他指标。CD4+T细胞是HIV感染的靶细胞,CD4+T细胞数量可有效反映机体免疫状态,但其检测需要流式细胞仪,仪器及相应试剂价格昂贵,技术要求高,不适合普遍开展,且免疫有应答者及无应答者在抗病毒治疗前,CD4+T细胞数量差异不够显著,不易对未来的疗效进行有效预测;免疫活化等指标虽有报道可预测疾病预后,但对设备要求高,需要专业人员的分析,标本最好选用新鲜标本,储存运输不便,难以推广。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HIV感染和miRNA密切相关,miRNA可以通过作用于病毒本身或作用于免疫系统从而影响疾病进展,因此对HIV感染抗病毒治疗免疫应答的诊断也可能有相应的作用。与HIV感染相关的miRNA种类较多且作用不一,已有研究表明在HIV感染后miRNA普遍下调,miR-17/92基因簇可抑制HIV感染等。虽然已在该领域进行了一些研究,但是在HIV感染抗病毒治疗前判断HIV感染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应答的miRNA表达变化情况目前还没有研究,在临床和研究中,需寻找可有效预测HIV感染预后的miRNA分子标志物或其组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组用于预测HIV感染者经抗病毒治疗后免疫应答水平的miRNA分子标志物组合,所述的抗病毒治疗为替诺福韦(TDF)+拉夫米定(3TC)+依非韦伦(EFV)。
可供选择的抗病毒的治疗方案还可以为齐多夫定(AZT)+拉夫米定(3TC)+依非韦伦(EFV)、齐多夫定(AZT)+拉夫米定(3TC)+奈韦拉平(NVP)、司他夫定(D4T)+拉夫米定(3TC)+依非韦伦(EF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旷博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北京旷博之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21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