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透气性高的防护服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2411.2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21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姜启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启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2 | 分类号: | B32B9/02;B32B9/04;B32B9/00;B32B23/02;B32B23/10;B32B15/02;B32B15/14;B32B33/00;A41D31/02;A41D31/14;A41D31/30 |
代理公司: | 常州品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401 | 代理人: | 王鑫 |
地址: | 215228 江苏省苏州市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透气性 防护服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透气性高的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所述防护服本体的表面设置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表面设置有透气层;所述抗菌层包括竹原纤维层,所述竹原纤维层的表面交织连接有银纤维层,所述银纤维层的表面交织连接有莫代尔纤维层。本发明通过设置抗菌层、竹原纤维层、银纤维层、莫代尔纤维层、透气层、纯棉纤维层、麻纤维层和粘胶纤维层相互配合,达到了提高防护服抗菌性能和透气性能的优点,使防护服在穿着时,能够有效的提高防护服的抗菌性能,保证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方便工人使用,同时能够提高防护服的透气性能,防止使用者出现闷热的问题,增加了使用者穿着的舒适度,方便使用者使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护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透气性高的防护服。
背景技术
防护服种类包括消防防护服、工业用防护服、医疗款防护服、军用防护服和特殊人群使用防护服,防护服主要应用于消防、军工、船舶、石油、化工、喷漆、清洗消毒、实验室等行业与部门,按防护功能分健康型防护服,如防辐射服、防寒服、隔热服及抗菌服等,安全型防护服,如阻燃服、阻燃防护服、电弧防护服、防静电服、防弹服、防刺服、宇航服、潜水服、防酸服及防虫服等,为保持穿着者卫生的工作服,如防油服、防尘服及拒水服等。
目前现有的防护服有以下缺点:现有的防护服抗菌性能较差,导致防护服在穿着时,细菌容易穿透防护服内,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不方便工人使用,同时防护服透气性能较差,造成使用者容易出现闷热的状况,给使用者带来一定的不适,不方便使用者使用。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气性高的防护服,具备提高防护服抗菌性能和透气性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防护服抗菌性能较差,导致防护服在穿着时,细菌容易穿透防护服内,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危害,不方便工人使用,同时防护服透气性能较差,造成使用者容易出现闷热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透气性高的防护服,包括防护服本体,所述防护服本体的表面设置有抗菌层,所述抗菌层的表面设置有透气层;
所述抗菌层包括竹原纤维层,所述竹原纤维层的表面交织连接有银纤维层,所述银纤维层的表面交织连接有莫代尔纤维层;
所述透气层包括纯棉纤维层,所述纯棉纤维层的表面交织连接有麻纤维层,所述麻纤维层的表面交织连接有粘胶纤维层。
优选的,所述竹原纤维层、银纤维层和莫代尔纤维层的厚度均相同,所述纯棉纤维层、麻纤维层和粘胶纤维层的厚度均相同。
优选的,所述抗菌层的内腔位于防护服本体的表面,所述透气层的内腔位于抗菌层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抗菌层的直径大于防护服本体的直径,所述透气层的直径大于抗菌层的直径。
优选的,所述竹原纤维层的内壁与防护服本体的表面交织连接,所述纯棉纤维层的内壁与莫代尔纤维层的表面交织连接。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透气性高的防护服,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设置抗菌层、竹原纤维层、银纤维层、莫代尔纤维层、透气层、纯棉纤维层、麻纤维层和粘胶纤维层相互配合,达到了提高防护服抗菌性能和透气性能的优点,使防护服在穿着时,能够有效的提高防护服的抗菌性能,保证了使用者的身体健康,方便工人使用,同时能够提高防护服的透气性能,防止使用者出现闷热的问题,增加了使用者穿着的舒适度,方便使用者使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启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启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24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属切割机的刀片防护罩
- 下一篇:一种引锭杆起弧结构及其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