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有效降低三废排放的焦化粗酚生产方法及生产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2758.7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89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李玉财;苏国贤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永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37/00 | 分类号: | C07C37/00;C07C37/68;C07C37/86;C07C39/04 |
代理公司: | 太原荣信德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4119 | 代理人: | 杨凯;连慧敏 |
地址: | 043205 山***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效 降低 三废 排放 焦化 生产 方法 装置 | ||
1.一种可有效降低三废排放的焦化粗酚生产方法,其特征是:
(1)含酚馏分油洗涤脱酚提取酚钠盐:高温煤焦油或中低温煤焦油经过蒸馏得到酚质量百分比浓度为6%-20%的酚油馏分,与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15%的氢氧化钠NaOH水溶液在脱酚油输送泵(P101)前混合后输送到脱酚碱洗塔(K101)中部,NaOH与酚类物质反应生成酚钠盐溶液,脱除酚的油品与酚钠盐溶液在脱酚洗涤塔(K101)内靠比重差进行分离,得到温度为60℃-80℃、质量百分比浓度20%-40%的酚钠盐溶液;
(2)酚钠盐分解制取粗酚:用分解泵(P201)将酚钠盐溶液打入分解塔(K201)上部,自上而下流动,与体积百分比浓度为20-25%的CO2气体逆向接触,酚钠盐被烟气中的CO2分解生成粗酚和碳酸钠Na2CO3废液流入分解塔(K201)底部,依据粗酚与酚钠盐溶液的比重差静止分离;
(3)Na2CO3废液苛化制取NaOH溶液:分解酚钠盐生成的碳酸钠废液用苛化泵(P301)送入苛化器(J301),在机械搅拌下装入由碳酸钙煅烧工序来的生石灰,固态的生石灰与碳酸钠废液按照1:1的质量比例混合,生石灰与碳酸钠反应,当碳酸钠废液中碳酸钠含量低于1.5%后苛化结束,生成质量百分比浓度为10%-15%氢氧化钠溶液和碳酸钙废渣,将其进行过滤分离后,氢氧化钠溶液送至洗涤脱酚工序循环使用,碳酸钠废渣进入下一工序;
(4)碳酸钙废渣煅烧生产生石灰:Na2CO3废液苛化生成的碳酸钙废渣经干燥后,在900℃-1200℃条件下煅烧,生成生石灰和体积百分比含量20%-25%的二氧化碳烟气;二氧化碳烟气循环用于酚钠盐分解制取粗酚;生石灰可循环用于Na2CO3溶液苛化制取NaOH。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有效降低三废排放的焦化粗酚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高温煤焦油或中低温煤焦油须分别蒸馏切取含酚馏分,高温煤焦油蒸馏切取的馏分含酚质量百分比为6%-10%,中低温煤焦油蒸馏切取的馏分含酚质量百分比为10%-20%。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有效降低三废排放的焦化粗酚生产方法,其特征是钠盐分解用体积百分比浓度为20-25%的CO2气体来自碳酸钙废渣煅烧工序所产生的烟气,通过引风机烟道形成烟道气。
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有效降低三废排放的焦化粗酚生产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碳酸钙废渣煅烧是采用流化床煅烧窑进行的。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可有效降低三废排放的焦化粗酚生产方法,其特征是为了满足酚钠盐分解所需烟道气的供给和煅烧窑生产生石灰的经济性,碳酸钙煅烧窑原料(Y401)采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碳酸钙废渣与外购碳酸钙粉混合料,碳酸钙废渣占质量百分比为0-100%;所述烟道气中CO2体积百分比浓度20-25%。
6.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有效降低三废排放的焦化粗酚生产方法,其特征是煅烧原料是在碳酸钙煅烧窑(Y401)高温烟道内被高温烟气直接预热的,为了使煅烧原料能够与高温烟气充分换热,煅烧窑高温烟道有效长度不少于12米,原料与高温烟道气在烟道内直接接触换热后,经旋风和滤袋两级收集,再由安装在高温陶瓷收集器(M401)和布袋收集器(M402)下部的给料机(J401)输送到煅烧段内。
7.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可有效降低三废排放的焦化粗酚生产方法,其特征是为了防止高温陶瓷收集器(M401)和布袋收集器(M402)超温损坏,在碳酸钙煅烧窑(Y401)烟道气引风机出口处设有烟气循环管道,在高温陶瓷收集器(M401)和布袋收集器(M402)烟气入口管道注入循环低温烟气,以控制高温陶瓷收集器(M401)入口温度不高于600℃,控制布袋收集器(M402)入口温度不高于2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永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山西永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2758.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