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充电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3305.6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3771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0 |
发明(设计)人: | 马栋茂;谭志成;鲁豪;郭名扬;佘红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5 | 分类号: | B60L53/35;B60L53/14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熊永强 |
地址: | 518118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充电 方法 装置 设备 以及 存储 介质 | ||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车辆充电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该方法包括:当接收到充电请求时,控制充电装置的授流器极板向车辆的取流器极板移动,并根据授流器极板与取流器极板的板间距离控制授流器极板的移动速度;当板间距离为零时,根据授流器极板与取流器极板间的压力值控制授流器极板向取流器极板所在方向移动的移动速度;当压力值达到目标压力值时,控制授流器极板停止移动,通过授流器极板与取流器极板对车辆进行充电。采用本申请实施例,可调整授流器极板的移动速度,可确保授流器极板与取流器极板连接完好,提升充电效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车辆充电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车辆的普及和发展,伴随电动车辆的动力电池充电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在现有的技术中,对电动车辆充电主要通过人工进行充电枪的插拔,或者通过自动将充电弓等充电装置的授流器极板与车辆的取流器极板进行对接以提升充电效率。
采用人工方式对车辆进行充电的充电操作较为繁琐,效率低下;采用自动方式对车辆进行充电时往往不能确保授流器极板与取流器极板连接稳定,进而会充电失败等问题,并且在授流器极板移动速度较快时易造成设备损坏,移动速度较慢时会造成充电效率低下。
因此,如何提升充电效率、防止设备损坏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充电方法、装置、设备以及存储介质,可调整授流器极板的移动速度,可确保授流器极板与取流器极板连接完好,提升充电效率。
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车辆充电方法,该方法包括:
当接收到充电请求时,控制充电装置的授流器极板向车辆的取流器极板移动,并根据上述授流器极板与上述取流器极板的板间距离控制上述授流器极板的移动速度;
当上述板间距离为零时,根据上述授流器极板与上述取流器极板间的压力值控制上述授流器极板向上述取流器极板所在方向移动的移动速度;
当上述压力值达到目标压力值时,控制上述授流器极板停止移动,通过上述授流器极板与上述取流器极板对上述车辆进行充电。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上述授流器极板与上述取流器极板的板间距离控制上述授流器极板的移动速度包括:
当上述授流器极板与上述取流器极板的板间距离每达到一个预设距离阈值时,控制上述授流器极板以上述一个预设距离阈值对应的第一预设移动速度向上述取流器极板匀速移动;或者,
控制上述授流器极板以上述第一预设移动速度开始向上述取流器极板减速运动;
其中,在两个相邻的预设距离阈值中,预设距离阈值的值越大,所对应的第一预设移动速度越大。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控制上述授流器极板以上述第一预设移动速度开始向上述取流器极板减速运动包括:
确定与上述一个预设距离阈值相邻的下一个预设距离阈值对应的第二预设移动速度;
确定上述授流器极板从上述一个预设距离阈值开始移动至上述下一个预设距离阈值为止的第一预设移动时间;
基于上述第一预设时间、上述第一预设移动速度以及上述第二预设移动速度,确定出上述授流器极板以上述第一预设移动速度开始移动时的加速度;
控制上述授流器极板以上述第一预设移动速度开始,基于上述加速度向上述取流器极板减速运动。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根据上述授流器极板与上述取流器极板的板间距离控制上述授流器极板的移动速度包括:
确定上述授流器极板开始向上述取流器极板移动时与上述取流器极板间的初始板间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33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