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向挤压强变形模具及其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23394.4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305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6 |
发明(设计)人: | 顾勇飞;崔天伦;张丽丽;骆俊廷;张春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燕山大学 |
主分类号: | B21C25/02 | 分类号: | B21C25/02;B21C2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 代理人: | 韩雪梅 |
地址: | 066000 河北省***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向 压强 变形 模具 及其 工艺 | ||
1.一种多向挤压强变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凹模、上模压头和侧压头,所述凹模具有凹模型腔,所述上模压头设置于所述凹模的顶部,所述凹模型腔为棱柱状,所述凹模型腔的横截面为正八边形,所述上模压头与所述凹模型腔相匹配,所述上模压头能够伸入所述凹模型腔中,所述侧压头的数量为八个,八个所述侧压头绕所述凹模型腔的轴线周状均布,所述侧压头与所述凹模型腔的侧立面一一对应,所述侧压头能够伸入所述凹模型腔中,所述上模压头、所述凹模型腔的相对运动方向与所述凹模型腔、所述侧压头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垂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挤压强变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模压头和所述侧压头分别连接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能够带动所述上模压头、所述侧压头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挤压强变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具有侧通道,所述侧压头与所述侧通道一一对应,所述侧压头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侧通道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向挤压强变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压头伸入所述凹模型腔的一端的横截面为矩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多向挤压强变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压头的横截面的边长较所述凹模型腔的侧面的宽度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向挤压强变形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模型腔相邻的侧棱作倒圆角处理。
7.一种多向挤压强变形工艺,利用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多向挤压强变形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侧压头运动至初始位置,侧压头靠近凹模的一端与凹模型腔的侧面相齐平;
步骤二、将坯料放入凹模型腔,坯料为长方体,坯料的高度方向平行于凹模型腔的轴线,坯料与凹模型腔同轴设置,坯料的四个侧面与凹模型腔的四个相间隔的侧面相平行,上模压头向下运动挤压坯料,坯料发生自由变形;
步骤三、坯料达到预设的压缩量,升起上模压头,启动四个相间隔且正对变形前坯料侧棱的侧压头,侧压头接触坯料的四个侧棱并沿坯料横截面的对角线方向继续向坯料横截面的中心方向运动,坯料横截面发生变形,直至四个侧压头相抵接,四个侧压头退回初始位置;
步骤四、启动另外四个相间隔的侧压头,驱动侧压头向凹模型腔的中心运动,直至四个侧压头相抵接,四个侧压头退回初始位置;
步骤五、重复步骤二至步骤四,对坯料进行多次多向挤压变形;
步骤六、最后一次变形结束后,侧压头退回初始位置,用工具取出坯料。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多向挤压强变形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三中,坯料变形后横截面的对角线与坯料变形前横截面的对角线之间的夹角为45°;步骤四中得到的坯料的横截面的对角线与步骤三中得到的坯料的横截面的对角线之间的夹角为4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燕山大学,未经燕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3394.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