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急诊科急救用主动收纳式担架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23814.9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83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0 |
发明(设计)人: | 李娜;于晓昀;王俊;陈韩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G1/013 | 分类号: | A61G1/013;A61G1/02;A61G1/04;A61G1/056 |
代理公司: | 河南省古格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97 | 代理人: | 陈娟 |
地址: | 266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急诊科 急救 主动 收纳 担架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担架,尤其涉及一种急诊科急救用主动收纳式担架。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展开和收起担架时更加方便,能够保证病床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工人安全,并且节省人力的急诊科急救用主动收纳式担架。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急诊科急救用主动收纳式担架,包括有:长板,其底部两侧均铰接连接有两根铰接杆,铰接杆末端转动式连接有滚轮;折叠机构,其设置在长板与铰接杆之间;锁定机构,其设置在长板与折叠机构之间。本发明通过折叠机构和锁定机构配合运作辅助将担架收起和展开,从而达到将担架收起和展开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担架,尤其涉及一种急诊科急救用主动收纳式担架。
背景技术
为救护车内装备的担架,符合病情需要,便于病人与伤员躺卧。因担架自身重量较重,搬运时费力。担架根据使用方法分为升降担架、走轮担架、铲式担架、负压充气垫式固定担架、篮式担架和卷式担架等。
目前,担架在上下救护车时都需要由人工将担架的支腿展开和收起,由于人工在将担架的支腿和展开和收起较为不便,需要耗费较大的力气,容易导致病床晃动,从而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并且操作时较为耗费人力。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展开和收起担架时更加方便,不需要耗费较大的力气,能够保证病床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工人安全,并且提高工作效率的急诊科急救用主动收纳式担架。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为了克服现有的方式操作时需要耗费较大的力气,容易导致病床晃动,对病人造成二次伤害,并且操作时较为耗费人力的缺点,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展开和收起担架时更加方便,能够保证病床的稳定性,从而保证工人安全,并且节省人力的急诊科急救用主动收纳式担架。
(2)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这样一种急诊科急救用主动收纳式担架,包括有长板,其底部两侧均铰接连接有两根铰接杆,铰接杆末端转动式连接有滚轮;折叠机构,其设置在长板与铰接杆之间;锁定机构,其设置在长板与折叠机构之间。
优选地,折叠机构包括有导杆,其为四根设置,四根导杆分别连接在长板底部两侧,导杆上滑动式连接有导套,导套与导杆之间连接有第一弹簧;横板,其为两块设置,横板连接在同侧的两个导套之间,横板两侧与两侧铰接杆之间铰接连接有连杆。
优选地,锁定机构包括有第一滑杆,其为四根设置,四根第一滑杆分别连接在长板底部两侧,第一滑杆上滑动式连接有第一滑套;齿条,其为两根设置,齿条连接在同侧的两个第一滑套之间;方孔套,其为四个设置,四个方孔套分别连接在长板底部两侧,方孔套内滑动式连接有方形杆,方形杆与方孔套之间连接有第二弹簧;接触轮,其为四个设置,四个接触轮分别转动式连接在四根方形杆底部;限位齿板,其为两块设置,两块限位齿板分别连接在两侧横板底部,限位齿板与齿条配合;连接架,其为四个设置,连接在第一滑套与方形杆下部之间。
优选地,还包括有稳定机构,稳定机构包括有导向框,其连接在长板底部一侧,导向框上滑动式连接有斜口板,斜口板底部连接有摩擦板,摩擦板与长板之间连接有第三弹簧;第二滑套,其连接在长板底部靠近导向框的一侧,第二滑套内滑动式连接有第二滑杆,第二滑杆上连接有楔形块,楔形块与斜口板接触;杠杆,其铰接连接在长板靠近导向框的一侧,杠杆与第二滑杆铰接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有限位机构,限位机构包括有弹性挂钩,其为四个设置,四个弹性挂钩分别连接在四个方孔套上;弧形挂板,其为四块设置,四块弧形挂板分别连接在四根方形杆下部,弹性挂钩挂在弧形挂板上。
优选地,还包括有防护机构,防护机构包括有防护杆,其为两根设置,两根防护杆分别连接在长板顶部两侧。
(3)有益效果
1.本发明通过折叠机构和锁定机构配合运作辅助将担架收起和展开,从而达到将担架收起和展开的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未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381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