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4773.5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69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李昕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昕阳 |
主分类号: | A61H39/02 | 分类号: | A61H39/02;A61H3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孙文彬 |
地址: | 261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中医 针灸 辅助 定位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底座,底座顶部左侧设第一支撑杆,第一支撑杆连接有纵向移动组件,纵向移动组件上连接有横向移动组件,横向移动组件连接有电动伸缩杆,电动伸缩杆通过连板连接有定位环,底座顶部右侧设有第二支撑杆,第二支撑杆连接有导向组件,底座顶部设有支撑腿,支撑腿连接有床板,底座左侧设有控制面板,底座右侧设有照明灯,底座顶部设有蓄电池;通过横向移动组件对定位环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纵向移动组件对定位环的纵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电动伸缩杆对定位环的高度进行调节,可是定位环完全贴合人体穴位,同时设有照明灯进行照明,便于医生进行针灸,操作十分方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针灸定位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针法是指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把针具(通常指毫针)按照一定的角度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对人体特定部位进行刺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刺入点称为人体腧穴,简称穴位。根据最新针灸学教材统计,人体共有361个正经穴位。灸法是以预制的灸炷或灸草在体表一定的穴位上烧灼、熏熨,利用热的刺激来预防和治疗疾病。通常以艾草最为常用,故而称为艾灸,另有隔药灸、柳条灸、灯芯灸、桑枝灸等方法。如今人们生活中也经常用到的多是艾条灸。针灸由针和灸构成,是东方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内容包括针灸理论、腧穴、针灸技术以及相关器具,在形成、应用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鲜明的中华民族文化与地域特征,是基于中华民族文化和科学传统产生的宝贵遗产
在中医针灸的过程中,需要找准穴位以进行针灸,现有技术中,医生在进行针灸时,一般都通过辅助定位装置来对穴位进行定位,但是现有的中医针灸定位辅助装置,操作复杂,定位不精确,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基于此,本发明设计了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以解决上述提到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通过横向移动组件对定位环的横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纵向移动组件对定位环的纵向位置进行调节,通过电动伸缩杆对定位环的高度进行调节,可是定位环完全贴合人体穴位,同时设有照明灯进行照明,便于医生进行针灸,操作十分方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中医针灸的辅助定位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一支撑杆,两组所述第一支撑杆顶端固定连接有纵向移动组件,所述纵向移动组件上连接有横向移动组件,所述横向移动组件底部连接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伸缩端固定连接有连板,所述连板外侧固定连接有定位环,所述底座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两组第二支撑杆,两组所述第二支撑杆顶端固定连接有导向组件,所述底座顶部固定连接有四组支撑腿,四组所述支撑腿顶端固定连接有床板,所述床板位于定位环下方,所述底座顶部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所述第一安装板上设有控制面板,所述底座顶部右侧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二安装板上设有照明灯,所述底座顶部设有蓄电池。
优选的,所述纵向移动组件包括第一固定座,所述第一固定座与第一支撑杆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固定座顶部开有第一滑槽,所述第一滑槽内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固定座前端面固定连接有第一伺服电机,所述第一伺服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一丝杆,所述第一丝杆穿过第一滑块,所述第一丝杆与第一滑块之间螺接。
优选的,所述导向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座,所述第二固定座与第二支撑杆顶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固定座顶部开有第二滑槽,所述第二滑槽内设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滑块上有导向杆穿过,所述导向杆与第二滑块之间滑动连接,所述导向杆与第二滑槽内壁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横向移动组件包括第三固定座,所述第三固定座内开有腔室,所述腔室底部开有通槽,所述腔室内设有第三滑块,所述第三滑块与电动伸缩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三固定座左侧固定连接有第二伺服电机,所述第二伺服电机输出端固定连接有第二丝杆,所述第二丝杆穿过第三滑块,所述第二丝杆与第三滑块之间螺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昕阳,未经李昕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47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