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型机器人的进动控制系统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24943.X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3363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30 |
发明(设计)人: | 朱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B25J7/00 | 分类号: | B25J7/00;B25J9/16;F16L55/32;F16L55/40 |
代理公司: | 北京凯特来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0 | 代理人: | 郑立明;韩珂 |
地址: | 230026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机器人 控制系统 方法 | ||
1.一种微型机器人的进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微型机器人和外部人机交互系统;
所述外部人机交互系统,用于采集控制指令,并通过处理后发送相应的指令信号至所述微型机器人;
所述微型机器人为多段式结构,内设电磁驱动线圈组,根据所述指令信号控制所述电磁驱动线圈组的电流,从而控制所述电磁驱动线圈组内部螺线管的电磁吸引或排斥状态,进而实现微型机器人的进动控制;
所述微型机器人包括:信号接收单元、内部控制单元、电磁驱动线圈组、内部供电单元和外壳;所述内部供电单元,用于为所述微型机器人供电;所述信号接收单元,用于接收所述外部人机交互系统发送的指令信号;所述内部控制单元,用于根据所述指令信号的信息控制所述电磁驱动线圈组的电流;所述外壳,用于包裹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内部控制单元、电磁驱动线圈组以及内部供电单元;
所述电磁驱动线圈组包括多个共轴的螺线管,所述多个共轴的螺线管分别位于所述微型机器人的多段结构中,每段结构通过连接装置彼此相连,通过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和/或电流大小的改变来实现螺线管之间的电磁吸引或排斥,进而实现多段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向某一方向产生步进;
所述连接装置,包裹在外壳内部,或者未被外壳包裹;所述连接装置使多段结构在运动过程中保持共线的状态,连接装置为可压缩和拉伸的柔性材料或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机器人的进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人机交互系统包括:人机交互界面、外部控制单元、信号发射单元和电源;
所述电源,用于为所述外部人机交互系统供电;
所述人机交互界面,用于操作人员输入控制所述微型机器人运动状态的控制指令;
所述外部控制单元,用于对所述控制指令进行处理,并控制信号发射单元发射与所述控制指令一致的指令信号。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机器人的进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接收单元、内部控制单元和内部供电单元采用微型集成电路的形式,设置在多段结构的首段或尾段的外壳以内,并与所述电磁驱动线圈组内部的多个螺线管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型机器人的进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线管为中空结构,由漆包线或利兹线进行多匝多层紧密缠绕而成,每个螺线管内壁紧贴设定厚度的磁材料薄膜。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微型机器人的进动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磁材料薄膜由磁材料粉末和粘合材料按照设定比例加工而成,具有柔韧性,用于增强螺线管的磁场,进而增大螺线管之间的电磁力。
6.一种微型机器人的进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系统实现,该方法包括:
利用外部人机交互系统,采集控制指令,并通过处理后发送相应的指令信号至微型机器人;
所述微型机器人为多段式结构,内设电磁驱动线圈组,根据所述指令信号控制所述电磁驱动线圈组的电流,从而控制所述电磁驱动线圈组内部螺线管的电磁吸引或排斥状态,进而实现微型机器人的进动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微型机器人的进动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驱动线圈组包括多个共轴的螺线管,所述多个共轴的螺线管分别位于所述微型机器人的多段结构中,每段结构通过连接装置彼此相连,通过螺线管中电流方向和/或电流大小的改变来实现螺线管之间的电磁吸引或排斥,进而实现多段结构作为一个整体向某一方向产生步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未经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4943.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工字轮装卸运输车
- 下一篇:一种具有可拆卸结构的铣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