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经皮肾脏穿刺的可视化组件及经皮肾脏穿刺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4963.7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3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李钧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B17/22;A61B9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永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00 | 代理人: | 黄谦;时寅 |
地址: | 100050 北京市西城区永***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肾脏 穿刺 可视化 组件 系统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用于经皮肾脏穿刺的可视化组件,包括:中空的内鞘;设置于所述内鞘中的用于采集图像的COMS元件;以及设置于所述内鞘中的围绕所述COMS元件布置的多束光纤,所述多束光纤用于将外部光源产生的光线传导至所述COMS元件的周围。此外,本申请还提供了包括该可视化组件的经皮肾脏穿刺系统。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经皮肾脏穿刺的可视化组件和经皮肾脏穿刺系统采用数字化CMOS元件采集图像,并结合照明光纤,使得整个穿刺过程所呈图像更加清晰,使得术者对组织、器官的识别分辨更加准确。此外,本发明无需光纤摄像转换器,COMS元件的成本远低于现有的光纤成像成本,使该可视化组件可以成为一次性消耗品,避免反复使用引起交叉感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涉及用于经皮肾穿刺造瘘术或碎石术的可视化组件及经皮肾脏穿刺系统。
背景技术
传统的经皮肾穿刺是在X射线或者B超引导下进行,其定位精确度较差,成功率较低且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此外,在穿刺过程中对手术通道进行扩张属于盲法操作,即X线或B超等影像学设备的使用不能完全确保每次扩张操作中扩张器的位置正确,导致在扩张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手术通道丢失率,甚至有因扩张位置错误并发大出血的可能。同时,X射线等影像学设备会给患者与术者带来潜在的放射性危害。
目前,可视化穿刺的经皮肾镜术是全球最新的微创泌尿外科术式,其基本工作原理为在穿刺针内部安放成像光纤,术者利用穿刺针于患者患肾所在体表投影处和目标肾盏之间建立穿刺通道,留置导丝,并依据手术需要选择性地进行经皮肾通道的扩张,最终目标为留置合适的工作通道以便进行后续手术操作。可视化的经皮肾镜术的最大优点在于“全程可视”,即可保证术者在直视下进行操作,避免因失误而导致肾脏血管、非肾脏器官的损伤。
但是,采用光纤传输图像的方案在临床应用过程中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例如,在数千根光纤组成的导光束中,每根光纤均为独立的传输单元,每一根光纤为目镜传送一部分图像。基于此,光纤之间存在的很小的空间成为图像传送空档,使得光纤图像数据常呈现为圆形蜂窝状的网格画面(如图1所示),即便图像处理器可对原图像进行优化,但最终通过显示器所显示的图像仍然不够清晰。特别是在穿刺过程中如果出现出血情况,则会进一步造成显示图像模糊,影响手术的后续操作。此外,穿刺针内的由数千根光纤组成的导光束的制作工艺复杂、价格昂贵,因此穿刺针必须消毒反复使用(无法像一次性医疗用品那样用完即弃),从而增大了交叉感染的风险。再者,由于该种穿刺针的设计问题,导致经皮肾脏穿刺成功后仅能保留穿刺针外鞘,可视光纤被取走,后续如果需要对手术通道进行扩张,则扩张操作无可靠监视,盲法通道扩张必然导致手术并发症率升高。
基于现有技术的缺陷,有必要提供一种应用于泌尿外科的新型经皮穿刺肾镜系统。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经皮肾脏穿刺的可视化组件,包括:
中空的内鞘;
设置于所述内鞘中的用于采集图像的COMS元件;以及
设置于所述内鞘中的围绕所述COMS元件布置的多束光纤,所述多束光纤用于将外部光源产生的光线传导至所述COMS元件的周围。
本发明提供的用于经皮肾脏穿刺的可视化组件采用数字化CMOS元件采集图像,并结合照明光纤,使得整个穿刺过程所呈图像更加清晰,使得术者对组织、器官的识别分辨更加准确。此外,本发明无需光纤摄像转换器,COMS元件的成本远低于现有的光纤成像成本,使该用于经皮肾脏穿刺的可视化组件可以成为一次性消耗品,避免反复使用引起交叉感染。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COMS元件的横向截面成正方形;所述内鞘的横向截面呈环形,以使得所述内鞘能够外接于所述COMS元件;所述多束光纤用于填充所述内鞘和所述COMS元件之间形成的间隙。
在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COMS元件的正方形横向截面的对角线长度为1.43mm;所述内鞘的鞘壁厚度为0.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496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品质的水晶烫钻上胶设备
- 下一篇:一种可提高生物细胞活性的培养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