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梯形承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4974.5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442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吕保明;杜建江;宋鹏飞;徐振;兰春辉;孙大成;韩琦;赵芬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兴建筑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045 | 分类号: | E02D29/045;E02D29/16;E02D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11399 | 代理人: | 朱健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大兴***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市政 综合 梯形 结构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梯形承口结构及其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包括管廊插口和管廊承口,所述管廊承口包裹于所述管廊插口的外侧并形成变形缝,所述变形缝中设有填缝材料(5)、嵌缝材料(6)和橡胶止水带(7),所述管廊承口的外侧形成有纵断面为梯形的迎水坡面(2),所述迎水坡面(2)铺设有防水保护层(3),所述防水保护层(3)上铺设有端面保护层(4),所述端面保护层(4)与防水保护层(3)连接一体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梯形承口结构,其特征在于,管廊横断面为多舱式设计,管廊的每一个分舱以所述管廊插口和所述管廊承口构成的承接结构拼接而成,并以所述变形缝进行分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梯形承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面保护层(4)为聚乙烯泡沫保护层。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梯形承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保护层(3)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防水基层、局部加强层和砂浆保护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梯形承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填缝材料(5)采用聚乙烯泡沫塑料,并填充所述变形缝,所述嵌缝材料(6)采用聚硫密封膏,嵌缝材料(6)设置在填缝材料(5)的两侧边沿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梯形承口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迎水坡面(2)包括倾斜度段(2a)和平直段(2b),所述倾斜段(2a)自管廊承口远离管廊插口的一侧向管廊承口靠近管廊插口的一侧逐渐向外倾斜凸起设置,平直段(2b)靠近倾斜段(2a)凸起一侧设置,并倾斜段(2a)与一体化成型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梯形承口结构,其特征在于,管廊包括管廊顶板插口(1a)和管廊顶板承口(1b),所述管廊顶板承口(1b)包裹于所述顶板插口(1a)的外侧并形成顶层变形缝(1c),所述顶层变形缝(1c)的纵断面为倒L型。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梯形承口结构,其特征在于,管廊包括管廊侧板插口(1d)和管廊侧板承口(1e),所述管廊侧板承口(1e)包裹于所述侧板插口(1d)的外侧并形成侧面变形缝(1f),所述侧面变形缝(1f)的纵断面为倒L型。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梯形承口结构,其特征在于,管廊包括管廊底板插口(1f)和管廊底板承口(1h),所述管廊底板承口(1h)包裹于所述底板插口(1f)的外侧并形成底层变形缝(1i),所述底层变形缝(1i)的纵断面为L型,管廊底板承口(1h)的端部设有细石混凝土保护层(1j),防水保护层(3)连续铺设管廊底板插口和管廊底板承口的外侧并包覆于所述细石混凝土保护层(1j)的外侧。
10.一种地下市政综合管廊梯形承口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以变形缝处的垂线为临界线,对所述临界线的一侧施工前端管廊,布置配筋和模板;
在配筋上布置橡胶止水带(7);
浇筑混凝土形成管廊承口或管廊插口;
在管廊承口或管廊插口粘贴填缝材料(5);
对所述临界线的另一侧施工后端管廊,在后段管廊的端部布置与前端管廊对接的管廊插口或管廊承口,使橡胶止水带和填缝材料连接于对接后的管廊承口和管廊插口之间的变形缝中,对接后的管廊承口位于管廊插口的外侧,管廊承口的外侧形成有迎水坡面(2),管廊承口的端部露于管廊插口的外侧;
在对接后的管廊承口和管廊插口之间的变形缝的两侧填堵嵌缝材料(6);
在管廊承口的迎水坡面(2)铺设防水保护层(3);
在管廊承口的端部设置端面保护层(4),并使端面保护层(4)与防水保护层(3)连结成一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兴建筑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兴建筑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4974.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