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纯铜驱动套铣切加工的自动化上料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4981.5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54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9 |
发明(设计)人: | 周铁 | 申请(专利权)人: | 诸暨企周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7/00 | 分类号: | B23Q7/00;B65G47/14 |
代理公司: | 丽水创智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78 | 代理人: | 单拯 |
地址: | 3118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套铣切 加工 自动化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纯铜驱动套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纯铜驱动套铣切加工的自动化上料装置,该纯铜驱动套铣切加工的自动化上料装置包括底座组件、整料组件和上料组件,两个夹紧板夹紧分料件拨出的纯铜原料,驱动件带动转动套转动,转动套带动转动板转动,转动板带动夹紧板运动,纯铜原料随夹紧板转运,当第一挡杆插入对应的定位槽时,驱动电机反向转动,两个夹紧板放开纯铜原料,达到转运纯铜原料的目的,驱动件反向转动,夹紧板回复原位,通过夹紧板的夹紧、转运、松开和复位,如此循环,可实现的纯铜原料的自动上料,进而有效的改善不便于纯铜驱动套铣切加工过程连续上料的问题,节省加工时间,提高加工速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纯铜驱动套加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纯铜驱动套铣切加工的自动化上料装置。
背景技术
纯铜驱动套硬度高,耐磨性极好,不易产生咬死现象,有较好的铸造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在大气和淡水中有良好的耐蚀性,在缺乏润滑剂和用水质润滑剂条件下,滑动性和自润滑性能好,易切削,铸造性能差,对稀硫酸耐蚀性能好,目前,纯铜驱动套铣切加工过程,通过人工上料,不便于纯铜驱动套铣切加工过程连续上料,进而使上料过程时间较长,影响加工的速率。
如何发明一种纯铜驱动套铣切加工的自动化上料装置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纯铜驱动套铣切加工的自动化上料装置,旨在改善不便于纯铜驱动套铣切加工过程连续上料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的一种纯铜驱动套铣切加工的自动化上料装置,包括底座组件、整料组件和上料组件,所述底座组件包括底座板、支撑板和连接板,所述支撑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板上侧,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板上端的一侧,所述整料组件包括振动盘、导轨和分料件,所述导轨位于所述振动盘出口处,所述振动盘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板上侧,所述振动盘出口的下侧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分料件转动连接于所述连接板,所述分料件周边位于所述振动盘出口处,所述分料件被构造成传动连接于步进电机,所述上料组件包括驱动件、转动套、固定杆件、转动板、第一挡杆、挡板、第二挡杆和夹紧件,所述转动套底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底座板一端,所述驱动件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板,所述驱动件被构造成传动连接于所述转动套外壁,所述固定杆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所述底座板,所述固定杆件位于所述转动套内部,所述固定杆件延伸出所述转动套,所述转动板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套上端外壁,所述第一挡杆和所述第二挡杆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板上侧的两端,所述挡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件上端,所述挡板开设有两个定位槽,两个所述定位槽分别对应所述第一挡杆和所述第二挡杆,所述夹紧件设置为两个,所述夹紧件包括不完全齿轮和夹紧板,所述夹紧板固定连接于所述不完全齿轮一端,两个所述夹紧件上的所述不完全齿轮相互啮合,两个所述夹紧板对应设置,所述不完全齿轮转动连接于所述转动板上侧的一端,其中一个所述不完全齿轮被构造成驱动电机。
优选地,所述支撑板远离所述连接板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板,所述转动套转动连接于所述安装板。
优选地,所述分料件包括连接套和拨料杆,所述拨料杆均匀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套周边。
优选地,相邻的所述拨料杆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杆。
优选地,所述驱动件包括减速电机、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所述减速电机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板,所述第一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减速电机输出端,所述第二齿轮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套外壁,所述第一齿轮啮合于所述第二齿轮。
优选地,述固定杆件包括固定杆和底板,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固定杆底端,所述底板固定连接于所述底座板下侧。
优选地,所述定位槽端部的两侧设置为斜坡面。
优选地,所述夹紧板包括连接部和夹持部,所述夹持部固定连接于所述连接部一端。
优选地,所述夹持部设置为弧形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诸暨企周贸易有限公司,未经诸暨企周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49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