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通风隔声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5040.3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041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康钟绪;宋瑞祥;刘强;张慧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10K11/16 | 分类号: | G10K11/16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韩世虹 |
地址: | 10005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风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消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风隔声装置,包括壳体和消声组件,壳体的内部具有空腔,消声组件设置于空腔内,壳体在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与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本发明消声组件内嵌在壳体的空腔中,气流流动至壳体附近时,通过壳体一侧的第一通孔进入空腔中,再通过壳体另一侧的第二通孔排出,实现通风功能。声波传播至壳体附近时,部分被壳体反射,部分通过第一通孔进入空腔中,经过消声组件之后,通过第二通孔向外传播,在此过程中,声波依次经过多个截面突缩和截面突扩的结构变化,形成复杂的阻抗变化,从而在特定的频率范围内实现良好的消声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通风隔声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各种设备运行产生的噪声也逐渐显著,噪声对环境、职业工人都产生负面影响。传统密闭式的降噪技术无法满足大量设备的通风、散热要求,只能专门设置通风隔声系统,大大提高了降噪措施的复杂程度和成本。随着降噪技术的发展,通风隔声结构得到了应用,但现有的通风隔声结构往往采用复杂结构,需要复杂的通道设计、应用微穿孔结构等,甚至采用主动隔声技术,成本高、实施难度大,并且大多以保证高隔声能力、宽隔声频带为主,通风效率很难提高。实际上,针对单个设备或某种声源,高隔声能力、宽隔声频带的隔声结构并不一定是必须的,大多数情况下,最为重要的是在满足通风要求令设备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安装针对设备噪声主频带设计的、具有一定隔声量、且结构简单成本低廉的隔声结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种通风隔声装置,通过壳体与消声组件的配合,形成允许气流通过且有效消减特定频段噪声的结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安装,成本低,实用范围广,解决了传统通风隔声结构过于复杂、实施难度大且通风性能差的技术问题,令该结构实现良好的通风性能和针对设计频段的隔声能力,具有通风性能高、隔声频段可针对性设计的优点。
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实施例的通风隔声装置,包括壳体和消声组件,所述壳体的内部具有空腔,所述消声组件设置于所述空腔内,所述壳体在相对的两侧分别设有与所述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消声组件包括用于分隔所述空腔形成多个子空腔的隔板结构,所述隔板结构平行于所述壳体内的气流流通方向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隔板结构包括横隔板和纵隔板,所述横隔板与所述纵隔板相互垂直交叉设置。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消声组件还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通孔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所述管体的管壁上设有第三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所述子空腔内均设有一个所述管体。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通孔的直径在1mm~4mm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管体的壁厚在1mm~5mm之间。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包括平行且相对设置的第一面板与第二面板,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之间形成所述空腔,所述第一面板上设有所述第一通孔,所述第二面板上设有所述第二通孔。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通孔在所述第一面板的开孔率与所述第二通孔在所述第二面板上的开孔率均小于或等于30%。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壳体的整体厚度小于或等于160mm,所述第一面板与所述第二面板的厚度小于或等于5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未经北京市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504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