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液体自冷循环式大功率无刷电子水泵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5531.8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0892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徐高全;张曦;李阳;张明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万力联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13/06 | 分类号: | F04D13/06;F04D29/58;F04D29/046;F04D15/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天成卓越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40 | 代理人: | 李梅 |
地址: | 409199 重庆市石***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液体 循环 大功率 电子 水泵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型液体自冷循环式大功率无刷电子水泵,包括依次连接的泵头、隔水室组件和电机壳,在泵头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在泵头内设置有叶轮组件,在电机壳内设置有定子总成和转子组件,在电机壳远离隔水室组件的一端设置有轴承体,在该轴承体上设置有轴承,在轴承体外侧安装有控制器,并通过后盖封装,在轴承体和控制器之间填充有导热材料,在轴承体内侧设置有冷却腔室,冷却腔室的进水通道与出水管连通,且在进水通道与出水管之间设置有节流阀,冷却腔室的出水通道与进水管连通。本发明能够有效避免因温升过高致控制器热保护,造成水泵停机;通过节流阀能够控制冷却液流量,避免了影响水泵自身的输送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子水泵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液体自冷循环式大功率无刷电子水泵。
背景技术
无刷电子水泵是采用无刷电机作为动力装置,从控制到驱动彻底实现电子化,以电子集成系统完全控制液体传输,从而实现液体传送的可调性、精准性的一种新型水泵。
大功率水泵的控制器发热大、温升快,容易过热,但现有大功率电子水泵控制器的热量只能通过与其接触的零部件进行热传导,最后通过自然冷却的方式传热,散热太慢,经常导致水泵温升过高,影响泵的安全运行,同时,降低了电器元件和泵的使用寿命,部分水泵增设了水冷的方式来加强控制器的散热,但通常都结构复杂,需要改变整个水泵的结构,成本高,而且无法控制水冷流量,容易导致水泵自身功率损耗过大或散热不足。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新型液体自冷循环式大功率无刷电子水泵,无需额外冷却液,通过自冷循环式的冷却管路对控制器散热,同时,能够控制水冷流量,避免水泵自身功率损耗过大或散热不足,散热效率高。
为此,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液体自冷循环式大功率无刷电子水泵,包括依次连接的泵头、隔水室组件和电机壳,在所述泵头上设置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在所述泵头内设置有叶轮组件,在所述电机壳内设置有定子总成和转子组件,在所述电机壳远离隔水室组件的一端设置有轴承体,在该轴承体上设置有轴承,所述转子组件的机轴一端延伸至隔水室组件并安装有磁力联轴器,另一端通过轴承支撑,在所述轴承体外侧安装有控制器,并通过后盖封装,在所述轴承体和控制器之间填充有导热材料,在所述轴承体内侧设置有冷却腔室,所述冷却腔室的进水通道与出水管连通,且在进水通道与出水管之间设置有节流阀,所述冷却腔室的出水通道与进水管连通。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腔室的进水通道通过外置的引流管与出水管连通,且所述节流阀位于引流管和冷却腔室的进水通道之间,所述冷却腔室的出水通道通过外置的回流管与进水管连通。采用以上结构,引流管和回流管采用外置的形式,避免了改变水泵自身的结构,制造成本低;节流阀位于引流管和冷却腔室的进水通道之间,便于节流阀的安装。
作为优选,所述引流管与出水管的根部相连,所述回流管与进水管的根部相连。采用以上结构,使水泵结构更为紧凑,同时利于水流的循环。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腔室为与轴承同轴设置的环形密闭空间。采用以上结构,冷却腔室与轴承体的结构相适应,同时,使控制器散热均匀。
作为优选,在所述轴承体远离控制器的一侧设置有环形槽,该环形槽通过环形密封板密封,形成所述冷却腔室,在所述环形密封板和轴承体之间设置有密封圈。采用以上结构,结构简单可靠,制造容易,冷却腔室密封性好。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材料为导热硅胶。采用以上结构,导热硅胶性能稳定,易于获得,传热更快。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水冷循环加强控制器散热,有效避免因温升过高致控制器热保护,造成水泵停机;2、冷却腔室位于控制器背面,控制器通过导热硅胶、轴承体与冷却液进行热交换,散热效率高;3、利用水泵自身输送的介质进行冷却,无需额外冷却液;4、利用水泵自身输送泵介质的动力实现水冷循环,无需增设动力装置,节能环保;5、通过节流阀能够调节控制冷却液流量,在保证良好的冷却效果的同时避免了冷却液流量过大,影响水泵自身的输送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万力联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重庆万力联兴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553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氮钢钎焊用镀钒石墨烯增强剂
- 下一篇:一种抗摔钢化玻璃碗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