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辆前部结构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5744.0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2849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28 |
发明(设计)人: | 郑丞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5/08 | 分类号: | B62D25/08;B62D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瞿艺 |
地址: | 韩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前部 结构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车辆前部结构。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包括:悬架壳体,设置在前侧构件和防护板上构件之间;第一加强构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耦接到悬架壳体;以及第一连接部分,附接到第一加强构件,并使防护板上构件和前侧构件连接。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vehicle front structure)。
背景技术
车辆前部结构包括在车辆的宽度方向上彼此间隔开的一对前侧构件,并且防护板、减震器的上部分安装在其中的悬架壳体等连接到该前侧构件。
前侧构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当发生正面碰撞时,前侧构件直接受到碰撞载荷的影响。
电动车辆在其底板下装备有高压电池,并且必须增加电池的电容以将其范围扩展到200英里。由于电池增加的电容,因此相比于现有电池,该电池的体积可能增大1.5倍或更多。因此,需要使结构改善以实现车身的抗撞性和刚度。
本背景技术部分中描述的上述信息是为了帮助理解本发明构思的背景而提供的,并且可能包括不被认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技术构思。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可在完整地保留现有技术实现的优点的同时解决在现有技术中发生的上述问题。
本公开涉及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具体实施例提供了能够均匀地分布碰撞载荷并改善在碰撞期间的安全性的车辆前部结构。
根据本公开的一个实施例,一种车辆前部结构可包括:悬架壳体,设置在前侧构件和防护板上构件之间;第一加强构件,在车辆的纵向方向上延伸并耦接到悬架壳体;以及第一连接部分,附接到第一加强构件,并使防护板上构件和前侧构件连接。
第一加强构件可具有对悬架壳体打开的腔体、沿着第一加强构件的顶边缘延伸的顶凸缘、以及沿着第一加强构件的底边缘延伸的底凸缘,并且顶凸缘和底凸缘可耦接到悬架壳体,从而使腔体密封。
第一连接部分可从第一加强构件的前端部朝向防护板上构件和前侧构件延伸。
第一连接部分的顶端部可耦接到防护板上构件,并且第一连接部分的底端部可耦接到前侧构件。
第一连接部分的轴线可垂直于第一加强构件的轴线。
车辆前部结构可进一步包括从第一加强构件的中部朝向前侧构件延伸的第二连接部分。
第二连接部分的顶端部可耦接到第一加强构件,并且第二连接部分的底端部可耦接到前侧构件。
车辆前部结构可进一步包括耦接到悬架壳体的支撑架,并且第二连接部分可与支撑架在支撑架的纵向方向上对准。
第二连接部分的顶端部可耦接到支撑架的底端部,并且第二连接部分的底端部可耦接到前侧构件。
车辆前部结构可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悬架壳体的后部处的缓冲板,以及插入悬架壳体和缓冲板之间的第二加强构件。
第二加强构件可连接到第一加强构件的后端部,并且第二加强构件可插入防护板上构件和缓冲板之间。
第二加强构件的顶端部可耦接到防护板上构件。
车辆前部结构可进一步包括连接到前侧构件的后端部的延伸部,第二加强构件的底端部可耦接到延伸部。
附图说明
本公开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从以下结合附图的详细描述中将更加显而易见,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车辆前部结构的透视图;
图2示出了沿着图1的线A-A截取的截面图;
图3示出了图2的实施例的修改的截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未经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起亚自动车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57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