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地下基坑内有压管道的原位保护装置及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5843.9 | 申请日: | 2020-06-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644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赵勇;汪亦显;朱令;陈朝阳;李勇海;徐泽;岑峰;王冰;赵鹏程;胡漳敏;徐刚;李方明;张伟;张勉;梁万银;林杭;朱亚林;李娴;赵延林;宋军军;丁敬华;宣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苏州市相城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22;E02D33/00;F16L3/02;H02G9/06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4114 | 代理人: | 徐伟 |
地址: | 230022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地下 基坑 内有压 管道 原位 保护装置 施工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地下结构施工管线原位保护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地下基坑内有压管道的原位保护装置及施工方法。包括承重机构和定位机构;承重机构包括垂直的一对吊杆、水平的一对混凝土梁和纵截面为“工”形的水平承重梁;一对吊杆的下端部对应连接着水平承重梁的两端部,一对吊杆的上端部通过螺栓和螺纹的配合对应连接着一对混凝土梁;定位机构包括圆弧形钢壳,和沿圆弧形钢壳内侧壁配合设置的圆弧形橡胶垫;圆弧形钢壳固定在水平承重梁上端面的中部;用于地下基坑内有压管道的原位保护时,沿有压管道的方向间隔2~2.5m设有所述装置。本发明的原位保护装置拆卸方便,施工示意稳定性好,起到对有压管到进行原位保护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下结构施工管线原位保护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地下基坑内有压管道的原位保护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当高压电缆、大直径居民供水管涵等市政管线横穿基坑工程时,由于改迁费用、工期、使用功能等条件的限制,不具备迁改条件,这就必然需要对横穿基坑的有压管线进行原位保护,也因此会对基坑的围护结构的完整性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基坑整体的安全稳定性下降。现有的解决方案通常是围护结构在管线横穿位置处断开,通过对基坑外侧土体加固、坑内焊接钢板等措施,保证基坑及市政管线的安全。但是当基坑开挖深度较大,地质条件复杂的情况下,如透水性大的砂土地层、深厚的淤泥质地层等,就极易出现漏水、涌泥、基坑变形过大等风险。对此,就需要提供一种解决效果更好经济效益更高的技术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用于地下基坑内有压管道的原位保护装置及施工方法,该装置具有简单易施工、造价低、安全性好且后期便于监测管线变形的特点,可以更好的适应解决此类有压管线穿越基坑的情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用于地下基坑内有压管道的原位保护装置,包括承重机构和定位机构;
所述承重机构包括垂直的一对吊杆4、水平的一对混凝土梁1和纵截面为“工”形的水平承重梁5;
所述一对吊杆4均为螺纹钢杆,且一对吊杆4的下端部对应连接着水平承重梁5的两端部,一对吊杆4的上端部通过螺栓3和螺纹的配合对应连接着一对混凝土梁1;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圆弧形钢壳6,和沿圆弧形钢壳内侧壁配合设置的圆弧形橡胶垫61;
所述圆弧形钢壳6开口向上且直立于水平承重梁5的上端面,圆弧形钢壳6的中轴线和水平承重梁5的中轴线同轴;
所述圆弧形钢壳6两侧对应水平承重梁5的上端面分别设有限位机构,使得圆弧形钢壳6固定在水平承重梁5上端面的中部;
用于地下基坑内有压管道11的原位保护时,沿有压管道11的方向间隔2~2.5m设有所述装置。
进一步,所述限位机构包括第一钢板9、上木楔8和下木楔7;
所述第一钢板9直立固定在水平承重梁5的上端面,所述上木楔8和下木楔7均位于第一钢板9对应着圆弧形钢壳6的一侧,且上木楔8位于下木楔7的上端;
所述上木楔8和下木楔7均打入圆弧形钢壳6的外侧壁和对应水平承重梁5之间的间隙。
进一步,所述水平承重梁5包括一对槽钢51、上钢板52和下钢板53,
所述一对槽钢51的腹板直立且平行间隔布设,所述上钢板52水平且和一对槽钢51的上侧翼板固定连接,所述下钢板53水平且和一对槽钢51的下侧翼板固定连接;
所述一对吊杆4分别插设在一对槽钢51之间的间隙,且依次贯穿上钢板52和下钢板53,一对吊杆4的下端通过螺栓3和下钢板53对应连接。
本发明还包括用于地下基坑内有压管道的原位保护装置的施工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操作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苏州市相城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未经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合肥工业大学;苏州市相城交通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上海市隧道工程轨道交通设计研究院;合肥市重点工程建设管理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58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