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堵防移位气胸穿刺套管针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6084.8 | 申请日: | 2020-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15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徐昕明;李铁军;叶涛;李卓东;赵玺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1/00;A61M1/04 |
代理公司: | 昆明合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3210 | 代理人: | 牛林涛 |
地址: | 650032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堵防 移位 气胸 穿刺 套管 | ||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堵防移位气胸穿刺套管针,涉及胸腔穿刺器械技术领域。所述防堵防移位气胸穿刺套管针,包括套管针、功能座和针座,套管针的后部安装可活动锁定的功能座,末端安装针座一体成型;套管针的支撑层与功能座连接,向前滑动功能座使前端功能支撑条从开槽穿出并拱起,同时外套管上标有限深的刻度线及与内芯透气槽配合的透气孔;本发明防堵防移位气胸穿刺套管针,通过穿刺深度定位结合防堵、防移位的设计,有效的解决现有气胸穿刺设备存在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胸腔穿刺器械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防堵防移位气胸穿刺套管针。
背景技术
气胸是一种常见的战创伤,分为张力性气胸、开放性气胸等类型,致伤原因主要是炮弹、枪弹袭击及车辆事故;在战场上,张力性气胸主要由胸(背)部穿透伤(枪击)及挫伤(车辆事故)导致,导致枪弹胸(背)部穿透伤一般伴有肺组织损伤,狭小的胸壁开发伤口自然或任务封闭后,肺叶破口不断逸出空气到胸膜腔,形成张力性气胸,而车辆事故导致的胸(背)部挫伤可直接形成张力性气胸。
张力性气胸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性战伤死亡伤类,但是在实战中极少发生单纯的张力性气胸,战场上发生的开放性气胸一般都伴有肺组织损伤和胸腔积血;目前,胸膜腔穿刺减压是战术环境下处理张力性气胸最常用且疗效确切的技术,我军在紧急救治环节,要求对张力性气胸采用“带单向引流管道的穿刺针”穿刺排气,穿刺后需要伴随适当的引流,而常规的穿刺设备,穿刺后容易位移导致脱落或者二次损伤肺叶,并且,传统的穿刺引流套管在受到胸壁及腔内压力时容堵塞;同时,因伤员体质不同,胸膜腔穿刺的深度需要进行合理的控制避免二次创伤,因此,对于战场急救的胸膜腔穿刺的穿刺设备,需要有满足上述要求。
目前,对于胸膜腔穿刺的穿刺设备,无法兼顾穿刺及引流,无法把握穿刺深度和适时选择,无法有效的留置防止移位导致二次创伤及脱落,不适合战场急救使用。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防堵防移位气胸穿刺套管针,通过穿刺深度定位结合防堵、防移位的设计,有效的解决现有气胸穿刺设备存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防堵防移位气胸穿刺套管针,包括套管针、功能座和针座,套管针的后部安装可活动锁定的功能座,末端安装针座一体成型;
所述套管针包括外套管、支撑层和内芯三层结构,所述外套管的前后端均贯穿开设开槽,前端的开槽之间开设透气孔,后端标有刻度线,所述外套管内设可相对活动的支撑层通过功能座控制;
所述支撑层的前后端均为环状分布、与开槽位置对应的滑动支撑部和功能支撑条,滑动支撑部和功能支撑条的前后端点分别设有凸起穿出开槽,后端滑动支撑部上的凸起与外套管上的功能座连接,向前滑动功能座使前端功能支撑条从开槽穿出并拱起;
所述内芯前端为穿刺端,内芯的前侧对应透气孔位置设有条状透气槽。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后端的刻度线分别为4cm、5cm和6cm刻度线,采用数字或不同的颜色标识。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前后端的开槽位置交错不在同一直线上,后端开槽长度为2cm。
进一步的,所述功能座包括活动套和活动套上后侧安装的锁定环,所述活动套后端为内壁逐渐变厚的分叉部,外壁上设有螺纹并安装螺纹配合的锁定环,通过后旋锁定环将功能座与外套管固定。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支撑部上的凸起穿出开槽与功能座连接,跟随功能座相对滑动,所述功能支撑条的凸起位于最前端,穿出开槽并抵住开槽最前端限位。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支撑部的宽度大于与外套管的开槽,滑动支撑部可完全覆盖外套管的开槽,在相对滑动过程中实现密封。
进一步的,所述针座端安装单向瓣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〇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608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