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酶法生产氨基葡萄糖盐及其提纯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7880.3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188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丁春华;章文劼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拜启私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P19/26 | 分类号: | C12P19/26;C07H1/06;C07H5/06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阳光惠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1 | 代理人: | 仇钰莹 |
地址: | 212132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生产 氨基 葡萄糖 及其 提纯 方法 | ||
1.酶法生产氨基葡萄糖盐及其提纯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以含有乙酰氨基葡萄糖的溶液为原料,采用脱乙酰酶或含脱乙酰酶的制剂进行催化水解,得到酶水解产物;
将酶水解产物直接用于阳离子交换处理;或,将酶水解产物用膜过滤,所得膜截留液回收脱乙酰酶,所得膜透析液用于阳离子交换处理;
所述酶水解产物或膜透析液经过阳离子交换及酸性洗脱液洗脱,得到氨基葡萄糖盐;
将阳离子交换过程的阳柱下柱液再通过阴离子交换及碱性洗脱液洗脱,回收乙酸盐,将阴离子交换过程的阴柱下柱液浓缩后循环送回至脱乙酰酶参与的催化水解过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可以是陶瓷材质的膜组件,也可以是有机材质的膜组件;所述超滤膜的截留分子量为5-200kDa。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阳离子交换的树脂包括但不限于带有磺酸基的阳离子交换树脂;
所述酸性洗脱液可以是浓度为0.3-4.0mol/L的盐酸、硫酸、磷酸、丙酮酸或柠檬酸。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所述阴离子交换的树脂包括但不限于带有季铵基的阴离子交换树脂;
所述碱性洗脱液可以是浓度为0.30-3.0mol/L的NaOH溶液或KOH溶液。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阳离子交换和/或阴离子交换的设备可以是离子交换固定床,也可以是离子交换连续移动床,也可以是离子交换模拟移动床;
可选地,离子交换过程的吸附或洗脱温度为20-75℃,进料流速为2.0-10.0BV/h;洗脱液的流速为1.0-8.0BV/h。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得的氨基葡萄糖盐经过浓缩、结晶和干燥,得到高纯度的氨基葡萄糖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浓缩可选用蒸发浓缩;
所述蒸发浓缩可以为单效蒸发浓缩或多效蒸发浓缩,末效蒸发器的真空度为80-98kPa;
所述结晶的温度为5-40℃;
所述干燥可以是真空低温干燥,也可以是闪蒸干燥;所述真空低温干燥的温度为40-80℃,真空度为70-95kPa;所述闪蒸干燥的热风温度为120-300℃;
可选地,对结晶母液进行脱色;所述的脱色方法为活性炭吸附脱色;经脱色后的结晶母液循环回用于浓缩过程;
可选地,所述的脱色方法中,活性炭用量为原料液的0.01-2%;可选地,所述的活性炭可以是碳棒、碳柱或颗粒状活性炭。
8.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以浓度为40-150g/L的乙酰氨基葡萄糖溶液为原料,加入含有脱乙酰酶的制剂,酶反应的pH范围为4-8,反应温度为25-55℃,搅拌反应10-90min;
(2)将步骤(1)反应后的酶水解产物用超滤膜或纳滤膜过滤,可得含氨基葡萄糖的超滤膜透析液和膜浓缩液;将膜浓缩液的酶液回用于步骤(1),参与下一批次的酶反应或废弃;
(3)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对步骤(2)所得的超滤膜透析液进行吸附,阳离子交换树脂采用酸性洗脱液进行连续洗脱,可得含有氨基葡萄糖盐的解析液;用去离子水清洗阳离子交换树脂后可得含有N-乙酰氨基葡萄糖和乙酸的阳柱下柱液;
(4)用阴离子交换树脂对步骤(3)经过阳离子交换树脂的阳柱下柱液进行吸附,阴离子吸附树脂采用碱性洗脱液洗脱,可分离出含乙酸盐的解析液;
(5)将步骤(4)经过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阴柱下柱液循环用于步骤(1)进行下一批次的酶反应过程;或先将步骤(4)经过阴离子交换树脂的阴柱下柱液浓缩,再循环用于步骤(1)进行下一批次的酶反应过程;浓缩方法可以是真空浓缩、纳滤膜或反渗透膜过滤浓缩,也可以是多效蒸发浓缩。
9.根据权利要8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中,所述纳滤膜为陶瓷膜,孔径为0.5-2nm;所述的反渗透膜为有机卷式膜或者陶瓷膜。
10.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方法在制备氨基葡萄糖盐衍生产品或含氨基葡萄糖盐的产品中的应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拜启私人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海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拜启私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7880.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