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简易防盗的智能回收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28202.9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624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谢勇;肖发宁;张加松;叶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良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6 |
代理公司: | 重庆萃智邦成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1 | 代理人: | 竺栋 |
地址: | 400026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简易 防盗 智能 回收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垃圾回收柜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易防盗的智能回收设备。所述柜体主要分为左右两侧的回收区、中部的称重区和中下部的特殊物品回收区,所述回收区的上部侧面上设有投递口,所述投递口外侧铰接有投递门,所述投递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位于柜体内部,所述弧形板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有挡块,所述投递口的下方还设有清运口,所述称重区的底部设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称重装置,本技术方案用以解决收集可回收废品时,在家里、楼道等堆积,使环境和卫生受到影响的问题,以及传统的垃圾回收装置不具备防拾荒功能,使垃圾分类的成果功亏一篑的问题。
技术领域
该发明涉及垃圾回收柜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易防盗的智能回收设备。
背景技术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对于各种废弃物的开发利用,将其作为资源开发,已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生活和生产所制造的垃圾严重影响到我国的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正常生活。
针对一些可以回收的废品,普通居民常采用直接扔掉的方式,原因并不全是居民不想将可以利用的废品进行分类并处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各种废品需要收集到一定量时,才能出售给废品站。但是废品的收集需要占用一定的空间,且长时间的堆积一定程度的对家庭的卫生情况造成影响;而部分靠垃圾收集生活的人员,虽然会对垃圾进行分类和收集,但是他们通常将垃圾堆放在小区的车库,楼道等位置,不但影响环境而且存在较大的火灾隐患,因此并不受小区物业支持。
目前使用较多的垃圾回收装置都不具备防拾荒的功能,使其内部的垃圾被拾荒者随意的翻取和丢弃,不仅严重影响到周边的环境,还使垃圾分类的成果功亏一篑。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简易防盗的智能回收设备,用以解决收集可回收废品时,在家里、楼道等堆积,使环境和卫生受到影响的问题,以及传统的垃圾回收装置不具备防拾荒功能,拾荒者翻取垃圾,使垃圾分类的成果功亏一篑的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柜体和电源控制柜,所述柜体呈矩形壳体结构,所述柜体主要分为左右两侧的回收区、中部的称重区和中下部的特殊物品回收区,所述回收区的上部设有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所述第一纵梁和第二纵梁的下表面的前后部位均设有挂钩,所述回收区的上部侧面上设有投递口,所述投递口外侧铰接有投递门,所述投递门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弧形板,所述弧形板位于柜体内部,所述弧形板的底端面固定连接有挡板,所述投递口的下方还设有清运口,所述清运口的外侧铰接有清运门,所述称重区的底部设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固定连接有称重装置,所述称重装置的上方设有挡板,所述称重装置的上方设有和称重装置配套使用的托盘,所述托盘位于柜体中上方设置的前端开口的空腔内。
进一步,所述特殊物品会收区设置在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下方,主要包括独立的回收箱体、投递滑道和与投递滑道固定连接的第二投递门,所述第二投递门设置于柜体的表面,其有益之处在于:单独设置特殊物品会收区,便于特殊垃圾的收集、清运和处理。
进一步,所述柜体在第二投递门的下部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铰接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和投递滑道之间固定连接,所述投递滑道和水平面之间的角度为45度,且和第二投递门之间的钝角夹角为135度,其有益之处在于:限位块铰接在固定块上和投递滑道之间固定连接,当需要存放特殊垃圾的时候,拉动第二投递门,限位块发生旋转,到达极限位置的时候,投递滑道的一部分在柜体之外水平拉出,使特殊物品丢弃的高度降低,避免易碎的特殊物品破裂,造成污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良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良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282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