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波束空间的米波MIMO雷达低仰角估计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0390.9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26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赵永波;毕景新;庞晓娇;陈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S7/41 | 分类号: | G01S7/41 |
代理公司: | 西安嘉思特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0 | 代理人: | 李园园 |
地址: | 710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波束 空间 mimo 雷达 仰角 估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波束空间的米波MIMO雷达低仰角估计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建立MIMO雷达信号接收模型;步骤2、根据预设发射波束、预设接收波束将所述MIMO雷达信号接收模型从阵元空间转换到波束空间;步骤3、根据所述预设发射波束、所述预设接收波束构建波束空间复合导向矢量;步骤4、根据所述波束空间复合导向矢量、所述波束空间进行目标仰角估计得到直达波低仰角估计值。本发明提供的基于波束空间的米波MIMO雷达低仰角估计方法,通过构造波束空间,把阵元空间合成若干个波束,再对合成后的波束域的数据进行DOA估计,由于降低了运算的维数,因而运算量会大大下降,节省了大量运算时间,更加便于工程应用,且测角精度基本保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雷达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波束空间的米波MIMO雷达低仰角估计方法。
背景技术
米波多输入多输出(Multiple Input Multiple Output,简称MIMO)雷达由于具有抗反辐射导弹和反隐身等独特的优势,因而它越来越受到各个国家的重视。
在进行低角跟踪时,米波MIMO雷达接收的信号既有目标直达信号,又有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等多径信号,以及背景噪声。多径信号的存在将会引起雷达垂直面的波瓣分裂和上翘,不仅影响对目标信号的检测,还严重影响目标的仰角测量。阵列超分辨技术可应用于雷达目标低仰角估计中,代表性的有空间平滑多信号分类(Multiple Signalclassification,简称MUSIC)算法、最大似然估计(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ion,简称MLE)算法,但这些算法通常需要进行特征值分解和多维空间谱搜索,运算量大,不利于工程实现。而利用回波中直达信号和多径信号仰角之间的几何关系,可将二维空间谱搜索降为一维空间谱搜索,比如E.Bosse,R.M.Turner,M.Lecours,“Tracking swerlingfluctuating targets at low altitude over the sea,”IEEE Transactions on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1991,27(5):806-822提出的精确最大似然(Recursive Maximum Likelihood,简称RML)算法,通过利用反射系数ρ的先验信息,以及多径条件下复合导向矢量代替自由空间中的常规导向矢量,再利用最大似然方法进行直达波信号的空间信号到达方向(Direction of Arrival,简称DOA)估计。该算法待估参数少,且在减小运算量的同时也提高了测角精度。
但是,上述RML算法是基于阵元空间的雷达目标低仰角估计的方法,对于大型阵列雷达,当阵元数较多时,处理过程仍需上百个阵元的协方差矩阵计算和空间谱搜索,数据传输量大,运算量会很大,不利于工程实现。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波束空间的米波MIMO雷达低仰角估计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波束空间的米波MIMO雷达低仰角估计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建立MIMO雷达信号接收模型;
步骤2、根据预设发射波束、预设接收波束将所述MIMO雷达信号接收模型从阵元空间转换到波束空间;
步骤3、根据所述预设发射波束、所述预设接收波束构建波束空间复合导向矢量;
步骤4、根据所述波束空间复合导向矢量、所述波束空间进行目标仰角估计得到直达波低仰角估计值。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步骤1具体包括:
步骤1.1、利用直达波信号的波达方向θ1得到雷达接收信号中的直达波信号导向矢量、雷达发射信号中的直达波信号导向矢量,其中,
所述雷达接收信号中的直达波信号导向矢量表示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039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