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隧道消能减震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0606.1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9191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彭斌;陈学峰;蒋小锐;吕刚;刘建友;岳岭;刘方;张宇宁;陈丹;王杨;王婷;魏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7/00 | 分类号: | E21F17/00;E21D11/18;F16F15/023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智东方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8 | 代理人: | 陈亚斌;关兆辉 |
地址: | 100055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减震 装置 | ||
1.一种隧道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围岩(1);
初期支护结构(2),所述初期支护结构(2)设置在围岩(1)的内壁;
二次衬砌结构(4),所述二次衬砌结构(4)设置在初期支护结构(2)内侧,且所述二次衬砌结构(4)与初期支护结构(2)之间设置有减震空间(3);
缓冲机构(6),所述缓冲机构(6)设置在围岩(1)与二次衬砌结构(4)之间,所述缓冲机构(6)与围岩(1)连接处的初期支护结构(2)上设置有供缓冲机构(6)穿过的通孔。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6)为阻尼器,所述阻尼器包括液压缸(61)和活塞杆(62),所述液压缸(61)与二次衬砌结构(4)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62)与围岩(1)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6)水平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6)设置在两个相邻初支钢架的中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第一缓冲机构、第二缓冲机构、第三缓冲机构和第四缓冲机构,所述第一缓冲机构和第二缓冲机构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二次衬砌结构(4)腰部的两侧,所述第三缓冲机构和第四缓冲机构分别对称设置在所述二次衬砌结构(4)肩部的两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空间(3)的宽度为10-25cm,所述缓冲机构(6)的行程为10-25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6)与围岩(1)的相连的一侧设置有第一连接板(7),所述第一连接板(7)设置在围岩(1)表面,且第一连接板(7)的弧度与围岩(1)的弧度相同,所述第一连接板(7)通过第一锚杆(5)固定设置在所述围岩(1)上;所述第一连接板(7)上设置有与缓冲机构(6)相连的耳板(8),所述缓冲机构(6)上与第一连接板(7)相连的一端设置有螺栓孔(63),所述缓冲机构(6)与耳板(8)铰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6)与二次衬砌结构(4)相连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9),所述第二连接板(9)设置在二次衬砌结构(4)的内壁上,且第二连接板(9)的弧度与二次衬砌结构(4)内壁的弧度相同,所述第二连接板(9)通过第二锚杆(10)固定在所述二次衬砌结构(4)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消能减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6)与二次衬砌结构(4)相连的一侧设置有第二连接板(9),所述第二连接板(9)埋设在二次衬砌结构(4)内,且第二连接板(9)的弧度与二次衬砌结构(4)内壁的弧度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工程设计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060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