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0609.5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34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褚元博;周景瑞;王宣;雷凯歌;刘欣琪;张瑞;杨青 | 申请(专利权)人: | 陕西中融交通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9/10 | 分类号: | E01C19/10;C04B26/26;C04B111/27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600 陕西***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再生 沥青 加工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涉及沥青混合料领域,工艺包括如下:称取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和温拌剂混合后加热,加热混合料温度至70‑100℃后得第一中间产物;按重量份称取35‑200份新集料加热至150‑170℃后与第一中间产物混合得第二中间产物,控制第二中间产物温度为130‑160℃;向第二中间产物中加入2‑6份沥青,后加入0.2‑1份复合再生剂混合,并加热至130‑150℃,得第三中间产物;向第三中间产物中加入0.5‑2份的纳米炭黑、1.5‑2.5份矿粉和0.5‑1.1份消石灰,混合均匀后出料得热再生沥青混凝土。在加热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加入了温拌剂,由于温拌剂能够有效降低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的压实和出料温度,获得了节约能源,提高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耐久性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沥青混合料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我国公路经过十几年的迅速发展,将有大量的沥青路面进入大、中修期。沥青路面再生与传统的沥青路面维修相比,能够节约大量的沥青、砂石等原材料,节省工程投资,同时有利于处理废料、保护环境,因而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环境效益。随着人们对环保、社会效益的关注,以及技术的进步,沥青路面再生利用技术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公布号为CN106242378A的申请文件公开了一种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其制备方法,混合料组成为:按重量份数计,70-90份的铣刨旧料,10-15份的重芳烃,10-15份的丙烯酰胺,15-30份的新集料,3-6份的矿粉,3-6份的新沥青,2-5份再生剂。该再生沥青混合料在制备时,包括以下步骤:A、将铣刨旧料、重芳烃和丙烯酰胺放入预热筒,加热到80-110℃后,转入拌合缸中,在150-170℃拌和15-30s;B、再加入新集料和一半新沥青,加热到180-200℃,拌和30-60s,在140-170℃出锅,得到厂拌热再生沥青混合料。
上述方案中利用重芳烃和烯丙酰胺对铣刨料先进行反应,降低旧料粘度,为制备厂拌再生沥青混合料做准备,但是实际加工中,铣刨旧料在预热筒中进行加热,温度较高,容易导致沥青老化,影响沥青混合料用于路面使用的寿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其具有降低出料温度,节约能耗且延长路面使用寿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热再生沥青加工工艺,包括如下的加工步骤:
步骤1:按重量份称取70-90份的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和1-1.5份温拌剂混合后加热,加热混合料温度至70-100℃后出料得第一中间产物;
步骤2:按重量份称取35-200份新集料加热至150-170℃后与第一中间产物混合得第二中间产物,控制第二中间产物温度为130-160℃;
步骤3:向第二中间产物中加入2-6份沥青,后加入0.2-1份复合再生剂混合均匀,并加热至130-150℃,得第三中间产物;
步骤4:向第三中间产物中加入0.5-2份的纳米炭黑、1.5-2.5份矿粉和0.5-1.1份消石灰,混合均匀后出料得热再生沥青混凝土,出料温度控制为125-14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步骤1在进行加热时加入温拌剂能够高效的利用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同时能够有效降低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的压实和出料温度,节约能源,还可以改善回收破碎后的沥青路面材料的压实问题。同时施工温度得以降低,起到节约能源的作用效果。
步骤2中对新集料进行预热,能够降低与第一中间产物的温度差,方便后续步骤进行。
步骤3中将沥青加入第二中间产物中,再加入再生剂能够改善沥青的稳定性、抗车辙性、低温抗裂性提高疲劳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陕西中融交通建设有限公司,未经陕西中融交通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060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