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祛皱修护的护肤品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1035.3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47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明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明振 |
主分类号: | A61K8/9789 | 分类号: | A61K8/9789;A61K8/60;A61K8/63;A61K8/64;A61K8/67;A61K8/73;A61K8/9717;A61K8/34;A61Q19/08;A61Q19/02;A61Q19/00 |
代理公司: | 郑州知一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72 | 代理人: | 刘彩霞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修护 护肤品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祛皱修护的护肤品,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糖原0.01‑0.23%、千日菊提取物0.01‑0.55%、棕榈酰五肽‑4 0.01‑0.12%、棕榈酰三肽‑5 0.03‑1.30%、榈酰四肽‑7 0.0004‑0.0010%、白藜芦醇 0.01‑0.03%、烟酰胺0.02‑0.12%、乙酰基六肽‑8 0.01‑0.03%、咖啡提取物0.02‑0.12%、欧锦葵提取物0.02‑0.07%、药用婆婆纳花/叶/茎提取物0.02‑0.07%、红没药醇2.5‑3.5%、PEG‑10甘油硬脂酸酯0.08‑0.35%、皱波角叉菜提取物0.01‑0.35%、光果甘草根提取物0.08‑0.33%、泛醇0.1‑0.6%、甘油2.5‑3.5%、水解透明质酸钠0.08‑0.12%、甘草酸二钾0.2‑2.2%、丁二醇2.5‑3.5%、丙二醇1.7‑2.3%、苯氧乙醇2.5‑3.5%,余量为水。本发明的护肤品主要用于面部和颈部,能够增加皮肤弹性、提高皮肤水润度,促进肌肤细胞新陈代谢,使肌肤恢复弹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护肤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皱纹是皮肤老化的最初征兆,皱纹进一步发展,会形成皱襞,即皮肤上较深的褶子。随着年龄增长,皮肤细胞活性下降,细胞增殖减弱,堆积在表层的角质细胞不容易脱落,在皮肤表层不断加厚,同时,角质层受到风吹雨打、太阳刺激等外在环境损害,导致皮肤变薄、变硬、干燥、张力降低,皮肤柔软性越来越差,最终导致皮肤强度和弹性下降,出现皱纹。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防衰老、去皱纹也成为广大消费者关注的话题,市面上也出现了很多祛皱的护肤品。但是,现有的祛皱护肤品有的有效成分不易被人体吸收,祛皱效果差,因此,如何提高护肤品的祛皱效果,成为相关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祛皱修护的护肤品。
基于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祛皱修护的护肤品,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糖原0.01-0.23%、千日菊提取物0.01-0.55%、棕榈酰五肽-4 0.01-0.12%、棕榈酰三肽-5 0.03-1.30%、榈酰四肽-70.0004-0.0010%、白藜芦醇 0.01-0.03%、烟酰胺0.02-0.12%、乙酰基六肽-8 0.01-0.03%、咖啡提取物0.02-0.12%、欧锦葵提取物0.02-0.07%、药用婆婆纳花/叶/茎提取物0.02-0.07%、红没药醇2.5-3.5%、PEG-10甘油硬脂酸酯 0.08-0.35%、皱波角叉菜提取物0.01-0.35%、光果甘草根提取物0.08-0.33%、泛醇0.1-0.6%、甘油2.5-3.5%、水解透明质酸钠0.08-0.12%、 甘草酸二钾0.2-2.2%、丁二醇2.5-3.5%、 丙二醇1.7-2.3%、苯氧乙醇2.5-3.5%,余量为水。
一种祛皱修护的护肤品,由以下质量百分比的组分制成:糖原0.01-0.20%、千日菊提取物0.02-0.5%、棕榈酰五肽-4 0.01-0.10%、棕榈酰三肽-5 0.05-1.00%、榈酰四肽-7 0.0006-0.0008%、白藜芦醇 0.01-0.02%、烟酰胺0.03-0.1%、乙酰基六肽-8 0.01-0.02%、咖啡提取物0.03-0.1%、欧锦葵提取物0.03-0.06%、药用婆婆纳花/叶/茎提取物0.03-0.06%、红没药醇2.8-3.2%、PEG-10 甘油硬脂酸酯 0.1-0.3%、皱波角叉菜提取物0.01-0.3%、光果甘草根提取物0.1-0.3%、泛醇0.2-0.5%、甘油2.8-3.2%、水解透明质酸钠0.09-0.11%、 甘草酸二钾0.3-2%、丁二醇2.8-3.2%、 丙二醇1.8-2.1%、苯氧乙醇2.8-3.2%,余量为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明振,未经杨明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103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值控制装置和控制方法
- 下一篇:一种工控协议逆向分析方法及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