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孔反向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31413.8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312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07 |
发明(设计)人: | 张友志;巨浩;张田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迈信林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41/00 | 分类号: | B23B41/00;B23B47/18;B23B47/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中南伟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7 | 代理人: | 郭磊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向 加工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孔反向加工装置,其包括镗刀组件和车床,镗刀组件包括刀柄、刀头和延长部,刀柄末端固定于车床上,延长部固定于刀柄前端,刀头装配于延长部上,刀头上设有与刀柄轴向平行的第一刃部,刀头可深入孔内,车床可驱动刀柄转动,通过第一刃部对孔的内壁进行切削。本发明的孔反向加工装置通过车床驱动刀柄,通过刀头上的第一刃部对孔的内壁进行切削,可以根据需要切削出不同深度及高度的环形槽,不需要根据环形槽的深度更换不同尺寸的刀头,大幅提高加工效率,具有结构简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孔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孔反向加工装置及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在对孔进行加工时,有时会出现以下情况:由于孔的正向可用空间较小,导致无法容纳加工设备,此时就需要从孔的反向对孔进行加工,现有的加工方式大多是采用常规镗刀从孔的反面进入孔内,对孔进行加工。此种加工方式中一把镗刀只能加工出固定深度的环形槽,导致加工效率低和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可调节的孔反向加工装置。其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孔反向加工装置,其包括镗刀组件和车床,所述镗刀组件包括刀柄、刀头和延长部,所述刀柄末端固定于所述车床上,所述延长部固定于所述刀柄前端,所述刀头装配于所述延长部上,所述刀头上设有与所述刀柄轴向平行的第一刃部,所述刀头可深入孔内,所述车床可驱动所述刀柄转动,通过所述第一刃部对孔的内壁进行切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床可驱动所述刀柄逐渐偏离所述转动中心转动,在孔内切削出渐大的环形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柄包括从末端向前端依次连接的第一固定段、弯折段和第二固定段,所述第一固定段的轴向与第二固定段的轴向存在偏移,所述弯折段、第二固定段和延长部之间形成避让区,所述延长部固定于所述第二固定段前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镗刀组件的重心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段的轴心。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头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刃部垂直的第二刃部,所述刀头可深入孔外,所述车床可驱动所述刀柄沿轴心转动的同时驱动所述刀柄沿轴向运动,通过所述第二刃部对孔的开口处进行反向加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车床可驱动所述刀柄逐渐偏离所述转动中心转动的同时驱动所述刀柄沿轴向运动,通过所述第一刃部和第二刃部同时对孔的开口处进行反向加工。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头通过螺栓固定于所述延长部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延长部与所述刀柄一体成型。
一种孔反向加工方法,应用于上述的加工装置,包括以下步骤:
S10、确定要加工的环形槽的深度和高度以及待加工孔的直径;
S20、根据所述高度确定刀头在孔内的位置,根据所述深度和孔的直径计算所述刀柄的转动中心相对所述轴心的初始偏移量和最终偏移量;
S30、根据所述初始偏移量和最终偏移量将刀柄的转动中心的变化路径规划成螺旋线;
S40、通过所述车床驱动所述刀柄自转的同时沿所述螺旋线运动,对待加工孔进行切削。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还包括:
步骤S50、当所述刀柄运动至所述螺旋线的终点时,通过所述车床继续驱动所述刀柄在当前最终偏移量下绕转动中心继续运动至少一圈。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的孔反向加工装置通过车床驱动刀柄,通过刀头上的第一刃部对孔的内壁进行切削,可以根据需要切削出不同深度及高度的环形槽,不需要根据环形槽的深度更换不同尺寸的刀头,大幅提高加工效率,具有结构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迈信林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迈信林航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14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