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束杀灭式蝗虫偏振光矢与波谱光质诱导移动收集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1939.6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0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启航;侯小花;余泽通;韩士凯;刘贯军;杜家熙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科技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2;A01M1/02 |
代理公司: | 新乡市平原智汇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39 | 代理人: | 周闯 |
地址: | 453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束 杀灭 蝗虫 偏振光 波谱 诱导 移动 收集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电子束杀灭式蝗虫偏振光矢与波谱光质诱导移动收集装置,涉及现代物理农业工程装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支撑机构、上电子束辐照杀灭组件、光源发光组件、光源旋转机构、箱体、行走机构、收集机构和下电子束辐射杀灭组件。本发明通过设置光源发光属性和旋转间歇刺激调控性光源系统,可实施不同波谱退偏矢量光照和不同波谱光定向性交替刺激措施,获得不同光照属性组合交错式刺激效果,实现光热耦合诱导和光热致变上灯的光热电扩展杀灭落虫收集效应,进而针对光活性不强蝗虫在行走移动式电子束场击杀作用下,利用气吸输送系统实施收集,有效操纵蝗虫实现光热诱导型上灯调控的物理防治。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现代物理农业工程装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电子束杀灭式蝗虫偏振光矢与波谱光质诱导移动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现代物理农业是应用特定的物理技术来改善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并要求技术、设备和动植物三者高度相关,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农业发展的生态环境,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灯光防控技术以光生物物理因子操控夜行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等害虫实施杀灭,已获成功应用,蝗虫是我国农业生产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具有突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等特点,针对昆虫波谱生物趋光特性,提出了蝗虫光物理调控诱导性捕集治理技术,并促进了相应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
生态治理蝗灾的方法目前主要有生物制剂防治和天敌防治两种,牧鸭和红粉鸟作为天敌治蝗是一项环境友好型生物治蝗技术,但天敌只适合蝗灾小规模爆发和特殊的地理环境下使用,一旦蝗虫迁飞,且密度规模达到一定程度时,天敌就发挥不了太大作用,蝗虫生物防治技术在蝗虫防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生物制剂品种和剂型较少、生物防治成本相对较高、生物制剂效果受环境影响较大等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蝗虫生物防治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爆发性蝗虫灾害防治已经出现的吸捕机械是利用负压气吸原理进行蝗灾的治理和捕集应用的技术(中国专利CN201711488134、CN90224472.8、CN 2092865U、CN2105840U、CN265913Y、CN91208749U、CN2005100456),该技术对草原蝗虫的生态治理表现出了良好的技术性能,然而,其应用受到地表植被和地貌的形态特征的制约,从而限制了蝗虫吸捕机大规模应用的范围。
微波杀虫技术(中国专利CN2534824Y、CN101218907A、CN102422834),利用微波、射线等能够引起生物体的聚热致死效应和生殖能力阻滞效应的高能电磁波谱照射蝗虫等害虫,导致害虫新陈代谢功能紊乱,生殖能力丧失,甚至是直接死亡,达到治理的目的。这种方法借助微波电磁能量实现了无毒化杀灭,但微波及射线的辐射剂量多少及蝗虫聚集性问题将是辐射杀虫技术研究的重点。
生物光电波谱光热诱变杀灭技术,借助机械负载的大面积阵列激光杀灭器,实施对高密度蝗虫的对靶光热诱变杀灭,然而,激光束照射蝗虫头部易于置死的激光阵列实施,难以实现自动控制,且蝗虫对危险信号的敏锐逃逸飞离特性,制约了激光大田杀灭蝗虫的实现,与此同时,我国目前的灯光治理技术-“频振式”杀虫灯、双波灯技术(中国专利 CN2190405、CN 2481139),广泛应用于农田园林害虫,然而,利用该技术实施蝗虫治理,未能成功应用。
针对蝗虫光物理技术治理问题,借鉴夜行害虫灯光防控技术,蝗虫趋光捕集治理技术的研究工作得以广泛开展(中国专利ZL0310113391.X、ZL0410096643.7、ZL0420116184.X、ZL200310113391.X、ZL20132015944 2.1、ZL201410312673.0、ZL201410312688.7),它集成了夜间蝗虫光电诱导调控、机械滑移气吸捕集、蝗虫光生物活性激发三种技术于一体,以实现农田、草原,林地等地区蝗虫灾害的控制治理与资源化捕集利用,但昼行蝗虫与夜行害虫趋光捕集治理应用不同,蝗虫光生物活性激发、视敏趋光特性及因素、光致性物理灭杀收集等问题,制约该技术的应用,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科技学院,未经河南科技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193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竹叶解酒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农业种植用灌溉水闸装置及其操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