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五片式红外线单焦点镜片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32911.4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0530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黄靖昀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13/00 | 分类号: | G02B13/00;G02B13/06;G02B13/18;G02B13/14 |
代理公司: | 上海浦一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11 | 代理人: | 戴广志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中***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五片式 红外线 焦点 镜片 | ||
本发明为一种五片式红外线单焦点镜片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光圈;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以及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所述五片式红外线单焦点镜片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FL,所述五片式红外线单焦点镜片组在成像面可撷取的成像高度的一半为IMH,并满足下列条件:3TL×f/(BFL×IMH)7。由此,本发明则提供一种具广视角、具高解析能力、短镜头长度、小歪曲的五片式红外线单焦点镜片组。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五片式镜片组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应用于电子产品上的小型化五片式红外线单焦点镜片组。
背景技术
现今数位图技术不断创新、变化,特别是在数字相机与移动电话等的数字载体皆朝小型化发展,而使感光组件如CCD或CMOS亦被要求更小型化,在红外线聚焦镜片应用,除了运用于摄影领域中,近年来亦大量转用于游戏机的红外线接收与感应领域,且为使其游戏机感应使用者的范围更宽广,目前接收红外线波长的镜片组,多半以画角较大的广角镜片组为主流。
其中,申请人先前亦提出多件有关红外线波长接收的镜片组,唯目前游戏机系以更具立体、真实及临场感的3D游戏为主,故就目前或申请人先前的镜片组,皆以2D的平面游戏侦测为要求,以致于无法满足3D游戏侧重的纵深感应功效。
再者,有关游戏机专用的红外线接收、感应镜片组,为追求低廉而采用塑料镜片,一来材质透光性较差是影响游戏机纵深侦测精度不足关键要素之一,二来塑料镜片容易于环境温度过热或过冷,以致镜片组的焦距改变而无法精确对焦侦测,如上所述,为目前红外线波长接收的镜片组无法满足3D游戏纵深距离精确感应的两大技术课题。
有鉴于此,如何提供一种精确纵深距离侦测、接收,以及防止镜片组焦距改变影响纵深侦测效果,遂为红外线波长接收的镜片组目前急欲克服的技术瓶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五片式红外线单焦点镜片组,尤指一种提升画角、具高解析能力、短镜头长度、小歪曲的四片式红外单波长镜片组。
为了达成前述目的,依据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五片式红外线单焦点镜片组,包含光圈和由五片透镜所组成的光学组,由物侧至像侧依序为:所述光圈;第一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二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三透镜,具有屈折力,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第四透镜,具有正屈折力,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以及第五透镜,具有负屈折力,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凸面,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近光轴处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与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为非球面,所述第五透镜的物侧表面及像侧表面至少一表面具有至少一反曲点;
其中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TL,所述五片式红外线单焦点镜片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表面至成像面于光轴上的距离为BFL,所述五片式红外线单焦点镜片组在成像面可撷取的成像高度的一半为IMH,并满足下列条件:3TL×f/(BFL×IMH)7。
较佳地,其中所述五片式红外线单焦点镜片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第一透镜的焦距为f1,并满足下列条件:0.23f/f11.04。由此,让第一透镜折射力维持在适当范围,并使所述五片式红外线单焦点镜片组的画角(FOV)维持在适当角度,同时降低第一透镜的组装感度。
较佳地,其中所述五片式红外线单焦点镜片组的整体焦距为f,所述第二透镜、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合成焦距为f234,并满足下列条件:0.20f/f2341.83。由此,可供较广视角的光线入射于五片式红外线单焦点镜片组,以提高周边照度及扩大视角。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新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291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