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种-肥精准点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33315.8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589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罗昕;蔡会;郭孟宇;胡斌;吴疆;毛自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石河子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C5/04 | 分类号: | A01C5/04;A01C7/06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恒智专利商标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5102 | 代理人: | 李伯勤 |
地址: | 832003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精准 点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种‑肥精准点播器,包括种盘,动盘,肥盘,动‑定鸭嘴,取种‑肥器。定鸭嘴通过焊接固定在动盘上,种盘和肥盘固定在连接轴上,动盘通过与滑动轴承紧配合,轴向固定于种盘与肥盘之间;将种子和肥料分别喂入种腔与肥腔,在播种机牵引力的作用下动盘转动,种子和肥料填充于取种器与取肥器之中,通过种(肥)盘的单一排种口与单一排肥口经导种槽与导肥槽对鸭嘴进行充种(肥);定鸭嘴经隔板将种子与肥料分隔,动鸭嘴经挡板将种子位置置于肥料之后,投肥在前,投种在后;定鸭嘴上设有覆土板与覆土槽,投肥后进行覆土。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点播器种肥同施造成的坏苗问题。效果为:坏苗率显著降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技术领域,特别是种-肥精准点播器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国家精准农业要求的提出,精密播种机械已得到普遍关注,点播器是播种机的核心部件,播种机播种质量的好坏直接取决于点播器性能优劣。现有技术中的点播器结构单一,种肥同施,种子和肥料不能按不同预定深度进行播种,导致肥料接触种子而造成作物生长发育畸形,甚至出现烧苗现象,植株坏死,二次补种人工强度较大,长势不一致,造成减产减收,缺少一种能够将种子和肥料播到土层中各自最理想位置的精准点播器。
发明内容
为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种-肥精准点播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种肥同施所造成的烧苗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第一方面,种-肥精准点播器,包括种盘、动盘、肥盘、定鸭嘴、动鸭嘴、连接片、弹簧、滑动轴承、连接轴、取肥器、取种器;种盘右下方开有椭圆形进种口,种盘左下方开有排种口1,排种口1处设有可调整排种口1大小的圆弧形控种挡板,种盘固定于连接轴左端;连接轴右端固定有肥盘,肥盘左下方开有椭圆形进肥口,肥盘右下方开有排肥口1,排肥口1处设有可调节排肥口1大小的圆弧形控肥挡板;动盘与滑动轴承紧配合,滑动轴承与连接轴间隙配合,动盘轴向固定于种盘与肥盘之间;动盘圆周上焊接十个定鸭嘴,动鸭嘴经半圆头铆钉与连接片连接,连接片与动鸭嘴固定;弹簧与连接片和动盘分别固定;动盘圆周上开有排肥口2与排种口2各十个,排肥口2与排种口2对称分布,排肥口2和排种口2分别与定鸭嘴一一对应;动盘两侧分别焊接导肥槽与导种槽各十个,动盘两侧的导肥槽和导种槽与动盘圆周上的排肥口2和排种口2一一对应;动盘两侧经螺柱连接取肥器与取种器各十个,取肥器和取种器分别与导肥槽和导种槽一一对应。
进一步地,还包括种腔、肥腔,种盘与动盘形成左侧种腔,肥盘与动盘形成右侧肥腔。
进一步地,还包括种肥隔板、隔种挡板,种肥隔板焊接于定鸭嘴内侧;隔种挡板焊接于动鸭嘴内侧。
进一步地,覆土板1、覆土板2、覆土槽1、覆土槽2,覆土板1与覆土板2双层焊接于定鸭嘴后侧,覆土槽1与覆土槽2为定鸭嘴后侧所开双层条形口。
有益效果:
通过本发明中将肥盘与种盘固定在连接轴上,动盘通过与滑动轴承配合安装于种盘和肥盘之间,形成左侧种腔与右侧肥腔,在播种机牵引力的作用下,动盘转动,种子和肥料分别将安装于动盘上的取种器与取肥器填充,取种器和取肥器随动盘转动到种盘上唯一排种口1和肥盘上唯一排肥口1时,通过离心力和自生重力的作用,种子进入鸭嘴总成空腔中,此时由于定鸭嘴中有种肥隔板,动鸭嘴中有隔种挡板的作用,种子在鸭嘴总成空腔中的空间位置滞后于肥料在鸭嘴总成空腔中的空间位置,因此,当动鸭嘴接触地面,定鸭嘴入土时,动-定鸭嘴打开,肥料投入土层适宜位置,土壤通过覆土槽1与覆土板1对肥料进行覆土,此时,由于隔种挡板作用滞后于肥料的种子才投入土层中,覆土槽2与覆土板2对种子进行覆土,以上,种子与肥料不仅在土层纵向深度不一致,而且在土层的横向位置也有一定的距离,对种肥同施所造成的烧苗现象具有较大改善。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石河子大学,未经石河子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331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