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33690.2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5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发明(设计)人: | 高德伟;薛婷婷;李凯;王志昂;苏开阮;杜增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8/10 | 分类号: | F24F8/10;F24F8/90;A61L2/04;A61L2/10;F24F11/89;F24F11/64;F24F11/70;F24F11/61 |
代理公司: | 天津三元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2203 | 代理人: | 李曼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消毒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其中消毒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空气流通的风道,风道的进风口设置在壳体侧壁的底部,风道的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顶壁,风道内设有滤网组件,沿空气流通方向,滤网组件的上游设有电辅热组件,滤网组件的下游设有紫外杀毒组件,电辅热组件和紫外杀毒组件交替开启。本发明所述的消毒装置通过交替开启紫外杀毒组件和电辅热组件,减少电辅热组件的开启时间,从而减少电辅热组件照射滤网组件的时间,滤网组件处于高温环境的时间缩短,从而大大提升滤网组件的使用寿命,通过紫外杀毒组件和电辅热组件的交替、间歇开启,极大的改善了消毒装置的杀毒效果,同时防止能源浪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家用电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呼吸空气的质量也越来越重视,但是目前环境污染依然是一个焦点问题,短期内不会有很可观的改善,所以空气净化器成为人们心中首选的家电;目前空气净化器内置各种模块,通过层层过滤杀菌来达到净化空气的目的;目前空气净化器内置的消毒装置较为单一,绝大多数利用电辅热装置将收集的细菌病毒进行杀灭,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杀菌效果。但是一方面,整体杀菌时间控制不是很精确,导致能源大大浪费,另一方面,电辅热装置对滤网上的细菌病毒等进行长时间的照射,滤网过热也会影响其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及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一种消毒装置及消毒方法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消毒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空气流通的风道,风道的进风口设置在壳体侧壁的底部,风道的出风口设置在壳体的顶壁,风道内设有滤网组件,沿空气流通方向,滤网组件的上游设有电辅热组件,滤网组件的下游设有紫外杀毒组件,电辅热组件和紫外杀毒组件交替开启。
进一步的,紫外杀毒组件包括支架和安装在支架上的紫外灯管,紫外杀毒组件包括四支紫外灯管,各紫外灯管分为两组,两组紫外灯管相对的设置在滤网组件下游的壳体内壁上。
进一步的,消毒装置还包括用于检测滤网组件病毒数量的病毒检测模块,病毒检测模块、电辅热组件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通过病毒检测模块的检测数据控制电辅热组件的开启时间。
进一步的,病毒检测模块包括病毒染色元件、照明元件、图像采集元件和数据分析元件,处于滤网组件上游一侧的滤网组件表面设置病毒检测区,病毒染色元件设置在病毒检测区内,用于对吸附到滤网组件上的病毒染色,照明元件靠近病毒检测区设置,照明元件固定在壳体的内壁上,图像采集元件用于采集病毒检测区域内病毒分布的图像信息,图像采集元件与数据分析元件电连接,数据分析元件获取上述图像信息并统计实时病毒数量。
一种消毒装置的消毒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紫外杀毒步骤S1:开启紫外杀毒组件对风道及滤网组件进行杀毒;
电辅热杀毒步骤S2:开启电辅热组件对滤网组件进行杀毒;
其中,紫外杀毒组件和电辅热组件交替开启。
进一步的,消毒装置开机后,首次开启紫外杀毒组件对风道及滤网组件进行杀毒,当紫外杀毒组件开启时间达到预设值时,交替开启电辅热组件和紫外杀毒组件。
进一步的,首次开启紫外杀毒组件进行杀毒的时间在2-4小时,交替开启电辅热组件和紫外杀毒组件时,紫外杀毒组件的开启时间在10-12小时,电辅热组件的开启时间为紫外杀毒组件开启时间的1/4-1/2。
进一步的,在电辅热杀毒步骤S2中,还包括滤网病毒检测步骤,通过检测滤网组件上的病毒数量控制电辅热组件开启时间。
进一步的,进入到电辅热杀毒步骤S2后,开启病毒检测模块和电辅热组件,病毒检测模块实时检测滤网组件的病毒实时数量,当病毒实时数量小于阈值时,关闭电辅热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36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