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项电量负荷识别系统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4114.X | 申请日: | 2020-06-1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6540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王毓琦;杨剑;张淞珲;郭腾炫;刘涛;曲效武;陈子鉴;谭业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G01R19/00;G01R15/18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李修杰 |
地址: | 250002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量 负荷 识别 系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项电量负荷识别系统及方法,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与管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多功能交互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原始负荷电压和总电流数据;数据分析与管理模块通过对原始负荷电压和总电流数据进行处理,估计电器设备的用电量,并提取所需的多种电流波形特征进行电器设备识别,将识别结果和对应电器设备的电量估计结果相关联;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电器设备的电流波形特征模板信息和各个电器设备的电量估计结果;多功能交互模块用于接收外界的输入信息,并根据输入信息显示相应的电器设备的电量估计结果;电源管理模块为系统正常运行提供所需的电力。本发明构建了低成本的分项电量负荷识别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分项电量负荷识别系统及方法,属于智能用电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型公用建筑的面积在飞速增长,高能耗指标的大型公用建筑占城镇建筑总面积的比例也越来越大,并且档次越来越高,这造成建筑用电量的增长速度高于建筑总量的增长速度。因此,通过能源管理降低大型公用建筑用电能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记录和统计大型公用建筑能耗总量是能源管理的基本要求,但这一总量数据仅能了解建筑物用能的概况,据此难以进行判断或者总结结论。而通过实施电能分项计量建立用电量化管理体系是根本解决所述问题的有效途径。
目前,大型公用建筑用电分项计量系统均采用多表方案,终极方案是为每种电器设备加装专门的计量电表。显然,这种方案需要较多计量表计,从而系统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针对分项电量估计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分项电量负荷识别系统及方法,能够以低成本构建电分项计量系统。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采取的技术方案是: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分项电量负荷识别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模块、数据分析与管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多功能交互模块和电源管理模块;
所述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负荷供电的原始负荷电压和总电流数据;
所述数据分析与管理模块通过对原始负荷电压和总电流数据进行处理,估计电器设备的用电量,并提取所需的多种电流波形特征进行电器设备识别,将电器设备识别结果和对应电器设备的电量估计结果相关联;
所述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电器设备的电流波形特征模板信息和各个电器设备的电量估计结果;
所述多功能交互模块用于接收外界的输入信息,并根据输入信息显示相应的电器设备的电量估计结果;
所述电源管理模块为所述系统正常运行提供所需的电力。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数据采集模块包括与普通电能表同一等级的电压互感器和电流互感器。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电流互感器的精度范围根据待测场景的额定容量来决定。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数据分析与管理模块进行电器设备识别的过程为:
从总电流数据中提取所需的多种电流波形特征;
将提取的电流波形特征与电器设备的电流波形特征模板信息相对比;
根据对比结果识别电器设备。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多功能交互模块采用LED显示集成电路。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电源管理模块采用AC-DC电源模块。
作为本实施例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所述系统设置在负荷供电总入口处,与现场的智能电表并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411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卷帘式挡烟垂壁
- 下一篇:一种基于NLP大数据的安全生产风险评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