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能源互联网能量分散协同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35164.X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87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谢伟;明阳阳;曹军威;杨洁;刘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成都中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33 | 代理人: | 邢伟;熊礼 |
地址: | 629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能源 互联网 能量 分散 协同 控制 方法 | ||
1.一种能源互联网能量分散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步骤1、对能源互联网中的节点进行位置分区,以获得多个区域;
步骤2、分别统计所述多个区域中的每个区域内的能量生产和消费情况,然后基于分布式平均的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共享算法确定为实现网络整体供需平衡所述多个区域中各个区域间需要传输或交换的能量大小;
步骤3、各个区域根据本区域的能量生产和消费情况,结合与相邻区域的能量交换大小,通过滑模超螺旋算法实现区域内未来一段时间的能量供需动态平衡,其中,
所述步骤2中的基于分布式平均的能源互联网分布式能源共享算法为:步骤2-1,对于每个区域,以其中的单个设备或预定大小的设备区域为节点,统计每个节点的能源需求数据和能源生产数据,计算相应节点的能源冗余度,所述能源冗余度为节点能源生产值-节点能源需求值;步骤2-2,基于分布式平均算法,计算网络能源冗余度的整体平均值;步骤2-3,根据网络能源冗余度平均值的大小和符号,修改指定节点的能源生产值;步骤2-4,对能源冗余度重新进行分布式平均,重复步骤2-2和2-3,直到网络平均能源冗余度达到0;
所述步骤3中的滑模超螺旋算法通过式1能够使得各个节点的s在有限时间到零,从而实现实际交换能量与需要交换能量大小一致,所述式1为:
其中,以所述本区域内各个节点需要交换的能量大小与实际交换能量的差定为s,s作为滑模面,u是系统与控制律,u1表示不可微的不确定性参数,表示控制输入参数,α与λ为控制器参数,sgn表示符号函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能源互联网能量分散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通过基于区域对称性的能源互联网聚类方法来实现所述步骤1,所述能源互联网聚类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获得具有二维属性的待聚类能源互联网对象,设定聚类数范围;
以聚类数范围中的每个聚类数分别对所述待聚类能源互联网对象进行预聚类,对应得到多个聚类结果;
计算所述多个聚类结果对应的区域对称性,并根据区域对称性确定目标聚类数;
以目标聚类数和该目标聚类数下的聚类结果作为最终聚类结果,以所述最终聚类结果进行分区,获得所述多个区域。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能源互联网能量分散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多个聚类结果对应的区域对称性的步骤包括:对所述多个聚类结果中的每个聚类结果,以该聚类结果的一维度属性的平均值与中位值的归一化距离作为第一维度属性对称性指标,并以该聚类结果的另一维度属性的平均值与中位值的归一化距离作为第二维度属性对称性指标,联合考虑第一维度属性对称性指标和第二维度对称性指标确定整体对称性指标,以所述整体对称性指标来表示该聚类结果的区域对称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源互联网能量分散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区域对称性确定目标聚类数的步骤以具有最优的整体对称性指标的聚类结果的聚类数作为所述目标聚类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能源互联网能量分散协同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区域对称性确定目标聚类数的步骤以加权和的形式综合考虑整体对称性指标和除区域对称性外的其它判断属性,以确定所述目标聚类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5164.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