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弹簧扭杆式负刚度减振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36126.6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45704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15 |
发明(设计)人: | 路世青;曹立;宋薪锞;黄洪燚;彭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F1/06 | 分类号: | F16F1/06;F16F1/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陆瑞 |
地址: | 400054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弹簧 扭杆式负 刚度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弹簧扭杆式负刚度减振装置,包括外套管,外套管内设置有隔板,外套管内穿设有双头螺杆,隔板的两侧设置有内套管,双头螺杆上套设有套管旋塞且螺纹连接在内套管上,双头螺杆上螺纹配合有螺杆旋塞且抵接在套管旋塞外侧,双头螺杆上套设有压弹簧且两端分别抵接在套管旋塞和挡板上,外套管上开设有条形开口,内套管上且对应条形开口的位置凸起有下连接凸台,外套管且背对条形开口的一侧凸起有两个上连接凸台,上连接凸台上转动有V形扭杆,V形扭杆的一端固定有传动立柱,传动立柱的另一端通过下连杆铰接在下连接凸台上,两个V形扭杆的另一端通过拉弹簧连接。本发明利用拉压弹簧组合形式有效的降低了振动传递,使用方便可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震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弹簧扭杆式负刚度减振装置。
背景技术
刚度的定义是引起单位位移时所需要的力。当力随位移的增加而变大时,刚度为正;力不因位移的增加而变化时,刚度为零;力随位移的增加反而减小时,刚度为负。工程当中最常见的弹簧、弹性机构等多属于正刚度系统。
负刚度系统特点是产生的力与位移的方向相同,这种系统的优点之一是固有频率很低,很适合应用到隔振系统的设计中,阻断振源产生的振动响应传递,从而有力提高隔振和吸振效果。但因为单独的负刚度系统不稳定,这种系统在实际工程中不能直接应用。如何设计实用可靠的负刚度减振单元的实现形式,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使用可靠,能够有效降低振动传递的弹簧扭杆式负刚度减振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弹簧扭杆式负刚度减振装置,包括外套管,外套管的内孔中且沿其长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固定连接有隔板,外套管内沿其中心线方向穿设有一根双头螺杆,隔板上开设有用于使双头螺杆穿过的穿孔,穿孔的孔壁与双头螺杆之间相隔设置,外套管的内孔中且分别位于隔板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其同中心线的内套管,内套管能够沿外套管中心线方向与其滑动配合,内套管的内端面与隔板相隔设置,外套管的两端分别盖合有与其可拆卸式连接的外端盖,外端盖上开设有用于使双头螺杆穿过的伸出孔,伸出孔的孔壁与双头螺杆之间相隔设置,内套管的管壁上且由内套管的外侧端沿内套管中心线方向朝向其内侧端方向延伸设置有内螺纹,位于内套管内的双头螺杆上套设有与双头螺杆同中心线且相隔设置的套管旋塞,套管旋塞通过内螺纹螺纹连接在内套管上,双头螺杆的螺杆上且位于套管旋塞的外侧端螺纹配合有螺杆旋塞,螺杆旋塞与内套管内壁相隔设置,双头螺杆上且位于套管旋塞与隔板之间的杆身上套设有压弹簧,压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套管旋塞和隔板上以能够为内套管抵接在其所在一端的外端盖上提供弹簧力,螺杆旋塞抵接在其所在一侧的套管旋塞上,外套管的管身且分别位于其两端的位置均沿外套管长度方向开设有朝向外套管中心方向延伸的条形开口,条形开口沿外套管长度方向相对设置,内套管的管身上且对应其所在条形开口的位置凸起形成有下连接凸台,下连接凸台的中心线方向沿内套管径向方向延伸设置,当内套管抵接在外端盖上时,下连接凸台与条形开口朝向外套管中心的一端相隔设置,下连接凸台伸出于其对应条形开口且能够沿条形开口延伸方向与其滑动配合,外套管且背对条形开口的一侧管身上沿外套管长度方向间隔凸起形成有两个上连接凸台,上连接凸台的中心线方向沿外套管的径向方向延伸设置,上连接凸台上设置有V形扭杆,V形扭杆的中部与上连接凸台转动连接,上连接凸台的中心线方向垂直于V形扭杆所在平面,V形扭杆的一端设置有一根与上连接凸台平行设置的传动立柱,传动立柱的一端与V形扭杆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设置有下连杆,下连杆的中心线方向垂直于传动立柱的中心线方向,下连杆的一端与传动立柱的端部转动连接,下连杆的另一端与下连接凸台转动连接,传动立柱的中心线方向垂直于下连杆的转动平面,V形扭杆远离传动立柱的一端凸起形成有扭柱,两根扭柱之间设置有拉弹簧,拉弹簧的两端分别与两根扭柱固定连接,拉弹簧以能够为两根传动立柱朝向其相对方向转动提供弹簧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理工大学,未经重庆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61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