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显示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6267.8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941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刘桂琪;张晋源;阚宇晨;李京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F9/30 | 分类号: | G09F9/30;H04N5/225 |
代理公司: | 广东君龙律师事务所 44470 | 代理人: | 丁建春 |
地址: | 0655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显示 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设备本体、摄像头和柔性显示面板,摄像头安装于显示设备本体上;柔性显示面板设置有透光部,可移动安装于显示设备本体,以使得柔性显示面板的透光部正对或错开摄像头。本申请显示设备能够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显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部分厂家为了实现显示设备的超高屏占比,使用屏下摄像头技术,即将摄像头安装在屏幕下方,来达到超高屏占比。然而,为了使光线透过显示屏到达其下方的摄像头,屏幕需要进行挖孔或者进行低分辨率像素区域设计,导致该区域的显示效果差。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设备,以提高摄像头区域柔性显示面板的光线透过率,改善拍摄效果,实现真正全面屏显示。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设备本体;摄像头,安装于显示设备本体上;柔性显示面板,设置有透光部,柔性显示面板可移动安装于显示设备本体,以使得柔性显示面板的透光部正对或错开摄像头。
其中,柔性显示面板的透光部正对或错开摄像头的转变过程中,柔性显示面板均整体贴合显示设备本体,沿着显示设备本体轮廓相对滑动,并至少部分与显示设备本体设置有摄像头的一面贴合,至少另一部分与显示设备本体设置有摄像头的一面的相邻面贴合。
其中,显示设备本体包括前面和与前面两相对侧分别连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摄像头位于前面且邻近第一侧面设置;柔性显示面板在移动方向上的长度等于前面和第一侧面或第二侧面在相同方向的长度之和;柔性显示面板的透光部正对摄像头状态下,柔性显示面板靠近第一侧面的一端与第一侧面平齐,柔性显示面板靠近第二侧面的一端移动到第二侧面远离前面的边缘;柔性显示面板的透光部错开摄像头状态下,柔性显示面板靠近第二侧面的一端与第二侧面平齐,柔性显示面板靠近第一侧面的一端移动到第一侧面远离前面的边缘。
其中,包括控制电路,控制电路电连接柔性显示面板,用于在柔性显示面板相对显示设备本体移动过程中,控制柔性显示面板显示内容的位置相对显示设备本体不移动。
其中,透光部为由透明材料制成的透光孔或低密度像素区域或贯穿孔。
其中,柔性显示面板可相对于显示设备本体纵向方向或横向方向移动,且摄像头相对显示设备本体固定,以使得柔性显示面板的透光部从纵向方向或横向方向正对或错开摄像头。
其中,显示设备本体纵向方向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一纵向端和第二纵向端,第一纵向端、第二纵向端和/或显示设备本体背离摄像头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转动组件,第一转动组件的转轴垂直于显示设备本体纵向方向,柔性显示面板朝向显示设备本体一侧通过第一转动组件转动连接于显示设备本体;或显示设备本体横向方向上设置有相对的第一横向端和第二横向端,第一横向端、第二横向端和/或显示设备本体背离摄像头的一端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二转动组件,第一转动组件的转轴平行于显示设备本体纵向方向,柔性显示面板朝向显示设备本体一侧通过第二转动组件转动连接于显示设备本体上。
其中,第一转动组件和第二转动组件均包括控制器、驱动件和转动件,控制器设置于显示设备本体内,驱动件分别与控制器和转动件连接,驱动件驱动转动件,以使得柔性显示面板可相对于显示设备本体纵向方向或横向方向移动。
其中,转动件包括两个转子马达,两个转子马达的转轴分别垂直于显示设备本体纵向方向、或两个转子马达的转轴分别平行于显示设备本体纵向方向;或第一转动组件包括弹性件,转动件包括一个转子马达,一个转子马达的转轴垂直于显示设备本体纵向方向,或一个转子马达的转轴平行于显示设备本体纵向方向,弹性件固定于显示设备本体,且连接柔性显示面板相应端;或转动件为齿轮和齿条,齿轮设置于驱动件的驱动轴,齿条设置于柔性显示面板靠近摄像头的一端侧边,齿轮和齿条啮合,以使得柔性显示面板可相对于显示设备本体纵向方向或横向方向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云谷(固安)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626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