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促进植被恢复的水土保持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536481.3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8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周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今禹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3F5/10;E03F5/14;A01G9/02;A01G24/12;A01G24/20;A01G24/25;A01G24/30 |
代理公司: | 昆明祥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3114 | 代理人: | 董昆生 |
地址: | 650000 云南省昆明市盘***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促进 植被 恢复 水土保持 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植被恢复的水土保持系统,属于水土保持技术领域,包括山坡本体,在山坡本体的坡面上铺设有浸水层,浸水层上铺设有耐水层,在山坡本体的坡底筑造有截留池,截留池顶部设置金属过滤网,截留池远离山坡的一侧顶端设置有溢水孔,过滤网上铺设有碎石层,碎石层与浸水层和耐水层的底部相接,耐水层上设置有若干个种植通孔和泄水通孔,泄水通孔贯穿耐水层,种植通孔贯穿耐水层后延伸至浸水层中部形成种植穴,种植穴内种植有土养植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通过采用在坡面上铺设浸水层并在浸水层上方铺设耐水层的设计,使得下雨时,雨水会从耐水层的泄水通孔、种植通孔进入浸水层,浸水层中的植物碎料具有很好的吸附水分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促进植被恢复的水土保持系统,属于水土保持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水土流失多是因为降雨在地表长距离流趟之后,流到江河湖海或水库里,表土会被雨水冲刷带走。现有的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法,通常是在坡面上铺设防护网,但是防护网仅仅只有拦截泥土的效果,其并没有减缓、吸收水流的效果,在雨水较大时,大量的雨水有可能将防护网冲开或者损坏,从而影响了防护网的防护效果,并且现在在山坡地带种植植物时,由于土壤贫瘠,植物受到条件限制无法大规模生长,严重降低了植物根部的固土能力,从而令山坡上的水土流失状况变得日益严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促进植被恢复的水土保持系统,为水土流失治理问题,提供新的技术方案。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以下具体的解决方案:
一种促进植被恢复的水土保持系统,包括山坡本体,在山坡本体的坡面上铺设有厚度为30~50cm的浸水层,浸水层厚度选择的主要是依据所选择种植的植物,一般在植被恢复措施中覆盖表层土的厚度在30~50cm,这个厚度是适应植物根系生长的所需土层厚度,在所述浸水层上铺设有厚度为15~20cm的耐水层,耐水层是为了保障浸水层稳定和保持浸水层水分的,太薄的话起不到稳定作用,太厚的话虽然更好的保障了浸水层的水分,但是对浸水层的透气性能会有影响,会影响植被根系的生长,在山坡本体的坡底筑造有截留池,截留池内部呈矩形腔体状,截留池顶部设置金属过滤网, 截留池远离山坡的一侧顶端设置有溢水孔,所述过滤网上铺设有一层尺寸大于过滤网孔的碎石层,所述碎石层与浸水层和耐水层的底部相接, 耐水层上设置有若干个种植通孔和泄水通孔,泄水通孔贯穿耐水层,种植通孔贯穿耐水层后延伸至浸水层中部形成种植穴,种植穴内种植有土养植物。
优选的,所述种植通孔和泄水通孔间隔等距排列于山坡本体上。
进一步地,所述耐水层上铺设防护网,所述防护网上设置有若干个边长为0.5~2cm的矩形网格, 网格边长不易过大,耐水层刚实施时处于半湿状态,网格过大不易于耐水层的稳固。
进一步地,提供了防护网的铺设方法:铺设防护网时将防护网铺设在未完全凝固的耐水层上表面,待耐水层完全凝固后则防护网与耐水层上表面粘接在一起,整个防护网都粘结于耐水层上,在耐水层未干燥的时候,就放上防护网,干燥后,防护网就和耐水层都粘结在一起,这样在耐水层未干时就可以起到稳固作用。
优选的,所述防护网由尼龙绳编织而成。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过滤网的孔径为1~3cm。
优选的,浸水层由植物碎料、土、水、植物生长素混合搅拌而成,植物碎料、土、水、植物生长素的质量比为5~6:2~3:2~4:1。
优选的,浸水层中的植物碎料由植物枝丫、植物落叶破碎制成,植物生长素为吲哚乙酸。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今禹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未经云南今禹生态工程咨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648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