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37732.X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41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6 |
发明(设计)人: | 曲学;王春艳;李伟伟;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艺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B3/12 | 分类号: | E02B3/12;E02B3/16;E02B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人工湖 防渗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涉及园林人工湖防渗的技术领域,其包括夯土层、粘土层、种植土层与隔水层,夯土层压实度大于0.85,且夯土层上表面确保每平方米平整度不超过20mm,也无明显孔洞;粘土层铺设在夯土层的上表面上,且粘土层内为粘粒含量大于30%的粘土或商业蒙脱土;种植土层铺设在粘土层的上表面上,隔水层设置在种植土层的上表面上,隔水层包括多个隔水瓦,隔水瓦在自身的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上均呈均布设置,隔水瓦铺放在种植土层上,隔水瓦上开设有用于供植物穿过的种植孔。本发明具有便于清理湖底的淤泥的功效,且在清理淤泥时不易损伤湖底的种植土层,减少了对人工湖湖底进行再次施工的频次,节约了资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园林人工湖防渗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
背景技术
人工湖一般是人们有计划、有目的挖掘出来的一种湖泊,是非自然环境下产生的。人工湖大多用于拦洪蓄水和调节水流,在某些地方,人工湖是以一种景观,美景等方式存在的。人工湖的水量损失,一是通过蒸发,二是通过渗漏,前者无法避免,后者则需通过制定相应的技术手段来解决。而作为美景方式存在的人工湖必须要考虑水量损失的问题,如果人工湖的水量损失速度过快,则会严重的浪费水资源。
目前,公开日为2019年12月27日,公开号为CN110616672A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提出了一种景观湖湖底防渗结构施工方法,其中景观湖湖底的防渗结构包括被夯实的湖底土,湖底土的上方铺设有一层HDPE膜,之后在HDPE模的上方铺设一层GCL层,之后在GCL层的上方回填种植土层并夯实,最后在种植土层的上方铺设一层鹅卵石。
HDPE膜即高密度聚乙烯膜,具有良好的防水性,GCL层为膨润土复合防水垫,GCL层中的膨润土在吸水后膨胀,以缩小GCL层中的空隙直径,因此在HDPE膜和GCL层的双重作用下,人工湖的湖底的防渗透性能良好;而GCL层上又铺设了一层种植土,种植土上可以用于种植水下绿植,使得人工湖贴近自然湖体生态。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人工湖使用一段时间后势必会产生淤泥的沉降,淤泥积攒过多后既会影响绿植的生长,同时会使人工湖变浅,长时间不清理淤泥还会破坏人工湖内的水质,而上述技术方案中由于HDPE膜与GCL层的设置,不便于使用挖掘机对人工湖进行清淤,而GCL层上又铺设有种植土,若将人工湖中的水排干,之后通过喷射水的方法冲洗淤泥,则种植土会随淤泥一同被冲刷,最后导致种植土层越来越薄,因此上述技术方案也不方便使用喷射清淤。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能够在保证人工湖的防渗的能力和种植能力下,便于清理人工湖湖底的淤泥。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人工湖防渗结构,包括夯土层、粘土层、种植土层与隔水层,所述夯土层压实度大于0.85,且所述夯土层上表面确保每平方米平整度不超过20mm,也无明显孔洞;所述粘土层铺设在所述夯土层的上表面上,且所述粘土层内为粘粒含量大于30%的粘土或商业蒙脱土;所述种植土层铺设在所述粘土层的上表面上,所述隔水层设置在所述种植土层的上表面上,所述隔水层包括多个隔水瓦,所述隔水瓦在自身的长度方向与宽度方向上均呈均布设置,所述隔水瓦铺放在所述种植土层上,所述隔水瓦上开设有用于供植物穿过的种植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隔水瓦的设置,湖水只能从种植孔处和隔水瓦之间的缝隙处向下渗漏,减小了渗漏速率;由于夯土层与种植土层之间还铺设了一层粘土层,粘土层不仅可以降低湖水的渗透速率,而且能够保证适当的渗透率,使人工湖内的湖水与地下水进行双向调节,避免湖水形成死水,便于绿植和水中生物的生长,同时粘土层能够不断吸附水体中的无机磷化物,从而避免湖泊的富氧化过程,避免有毒性的藻类生长;湖水长时间的沉积后,淤泥便会沉淀在隔水瓦的上表面上,在对人工湖进行清淤时,先放干人工湖内的湖水,使隔水瓦裸露在外,此时直接用水枪喷射隔水瓦,即可将隔水瓦上附着的淤泥冲洗掉,而且在冲洗隔水瓦时不易带走种植土层内的种植土,减少了种植土的损失量,减少了对人工湖湖底进行再次施工的频次,节约了资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艺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艺苑园林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773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