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射频消融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537968.3 | 申请日: | 2020-06-1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27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刘汉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8/12 | 分类号: | A61B18/12;A61B18/14 |
代理公司: | 苏州言思嘉信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85 | 代理人: | 徐永雷 |
地址: | 610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射频 消融 控制系统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射频消融控制系统,其包括射频消融能量发生器,射频消融能量发生器通过开关电路与射频消融导管连接,开关电路与射频消融控制装置电连接;射频消融控制装置包括个体化信息采集模块、综合分析模块以及反馈控制模块;综合分析模块根据个体化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个体化消融信息以及与所述个体化消融信息对应的初始值能得到靶点实际射频导通时间T,反馈控制模块根据靶点时间射频导通时间T能控制开关电路的开关状态,以控制射频消融导管对靶点的射频消融状态。本发明能有效实现靶点的透壁性损伤,有利于形成连续消融灶,有效提高房颤消融手术的成功率以及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系统,尤其是一种射频消融控制系统,属于房颤射频消融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心脏射频消融术在治疗心律失常疾病的领域已经被广泛地开展。复杂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的关键是要求形成连续线性、透壁、安全的消融灶,例如心房颤动消融中常见的环肺静脉电隔离,即旨在肺静脉周围形成连续线性透壁消融灶,确保在肺静脉与左心房之间没有电连接,以及在此基础上扩展应用的基质改良术。因此,在心脏射频消融术中,消融部位的组织是否发生透壁性细胞坏死性损伤是影响单次射频消融成功的关键。
在现有的心脏射频消融过程中,主要通过射频的功率、消融局部的温度、阻抗、消融导管的压力来控制消融完成透壁损伤。对于不同的消融位置,现有方法是根据医生的经验来设定这几个参数,但是理论上由于心脏的解剖结构复杂,每个消融靶点的初始电压值存在差异,不同区域心壁的薄厚不均,受呼吸摆动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该经验存在较大误差,且可操作性差。另一方面,若在消融过程中为了达到透壁消融的目的一味的采用过大的能量实施消融,又可能会增加患者其他脏器如食管、膈神经损伤的风险,甚至发生心脏穿孔。
此外,目前的可量化射频消融能量的技术还有依据AI指数(ablation index)和LSI(lesion site index)指标来反映消融能量及其效应的。但这类技术指标均只考虑了消融导管压力、功率和时间因素,对于靶点的个体化的解剖学信息(如心脏部位、厚度、运动等)、阻抗、(食管)温度、局部电压、呼吸动度等重要电生理指标并未考虑,因此对于已释放的消融能量和效应的估算并不准确;更重要的是这些技术指标只是提示了已释放的消融能量,而对于靶点应当释放的消融能量的大小不能提示,也不能提示应当以何种参数组合的优化设置来提供相应的能量,同时也不能对消融能量释放过程进行自动控制,术者仍需依赖经验去关注和控制前述的多种电生理指标以对消融能量释放过程进行手动控制,从而分散了对于消融导管操作本身的关注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射频消融控制系统,其能有效实现靶点的透壁性损伤,有利于形成连续消融灶,有效提高房颤消融手术的成功率以及安全性。
按照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射频消融控制系统,包括射频消融能量发生器以及与所述射频消融能量发生器适配的射频消融导管,所述射频消融能量发生器通过开关电路与射频消融导管连接,所述开关电路与射频消融控制装置电连接;
所述射频消融控制装置包括用于采集得到个体化消融信息的个体化信息采集模块、与所述个体化信息采集模块适配连接的综合分析模块以及与所述综合分析模块连接的反馈控制模块;
通过个体化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个体化消融信息包括靶点消融处的电解剖信息、消融中呼吸变异度、消融中压力值以及消融中靶点阻抗,综合分析模块根据个体化信息采集模块采集的个体化消融信息以及与所述个体化消融信息对应的初始值能得到靶点实际射频导通时间T,反馈控制模块根据靶点时间射频导通时间T能控制开关电路的开关状态,以控制射频消融导管对靶点的射频消融状态。
所述靶点实际射频导通时间T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未经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5379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